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1.古教会的连续状态,即它的兴起或早晨,进入光明的发展或白天,荒废或晚上,完结或黑夜,不可以按之前我们描述上古教会状态的方式来接着描述,因为古教会的状态无法从我们的圣言来如此收集;事实上,经上只以一两页纸概括地记载了挪亚经由他的三个儿子繁衍的后代;此外,古教会遍及许多国家,并且在每个国家都是不同的,因此古教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经历并贯穿了前面所提到的状态。
古教会在约旦河和埃及周围地区的第一和第二个状态就像“耶和华的园子”,这一点从这段经文明显看出来:
约旦河的平原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你到琐珥时的埃及地。(创世记13:10)
在推罗也是如此,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推罗王,你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你曾在神的园中;各样宝石是你的遮盖物。你从受造之日起行径就都完善,直到在你中间发现了不义。(以西结书28:12-15)
亚述就像“黎巴嫩的香柏树”,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看哪,亚述是黎巴嫩的一棵香柏树,枝条荣美,极其高大;空中所有的飞鸟都在他的枝干上搭窝,田野所有的走兽都在他的枝条下生子,所有大民族都居住在他的荫下;神园中的树都比不上他美丽,以致神伊甸园中所有的树都嫉妒他。(以西结书31:3-9)
智慧在阿拉伯兴旺发达,这一点从示巴女王拜访所罗门(列王纪上10:1-13),以及来拜见刚出生的耶稣的三个智者,有一颗星在他们前头行(马太福音2:1-12)明显看出来。
圣言在各个地方,无论在它的历史部分还是预言部分,都描述了古教会的第三和第四个状态,也就是它的荒废和完结。《创世记》14章和19章以所多玛、蛾摩拉、押玛和洗扁的毁灭来描述约旦河或迦南地周围各民族的完结;《约书亚记》和《士师记》则以驱逐一些人和灭绝一些人来描述约旦或迦南地境内各民族的教会的完结;《出埃及记》14章以法老和埃及人淹死在红海来描述古教会的完结;等等。
273.有些人认定并证明即使没有圣言,人们也能知道神、天堂与地狱的存在,以及圣言所教导的其它事。凭圣言与这些人争辩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不信圣言,只信他们自己,故只能凭属世理性之光来与他们争辩。用你的理性之光探究一下,你会发现人有两种生命官能,即所谓的理解力和意愿。理解力服从意愿,而非意愿服从理解力。因为理解力只是教导并指出当通过意愿做什么;这就是为何许多人在理解道德问题上比其他人心思敏锐,却不照此生活。如果这些道德是他们所意愿的,情况就不同了。若进一步探究,你会发现人的意愿就是他的自我,而自我生来就是邪恶,是理解力中虚假的源头。
你若得出这些结论,就会发现,人凭自己不愿理解除了来自其意愿的自我之外的任何事,并且如果这是他知识的唯一源头,其意愿的自我就不愿去理解除了自我和世俗的事之外的任何事。在此之上的一切事都笼罩在浓重的黑暗中。例如,当仰望月亮、太阳和众星时,他若不思想它们的起源,只会认为它们自行存在。这种思想难道会比世上许多学者的更深刻?这些所谓的学者尽管通过圣言知道万物都是神造的,然而仍将它们的起源归因于自然。如果这些人从圣言那里什么也没学到,那么他们会有什么思想?你以为古代智者,如撰写神与灵魂不朽的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塞尼卡等人获得这种观念主要靠的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不!他们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这种观念的,而这其他人起初是从我前面所提到的那本古圣言(264-266节)获知的。属世神学的著述者们也不是靠自己获得这类观念的,他们只是通过理性演绎来确认他们从拥有圣言的教会那里所学到的东西,有可能其中一些人只是确认,却并不相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