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最后的审判(遗作) #182

182.“龙”(启示

182.“龙”(启示录12)及其“两个兽”(启示录13)只表示那些在教义和生活上都陷入与仁分离之信的人。“龙”表示所有确认那信的人,海中上来的“兽”表示那些通过源于属世人的推理确认那些原则的人;地中上来的“兽”(后来它由假先知来表示)表示从圣言确认支持那信。

“龙及其两个兽”表示这些人,这一点从那里关于它们所写、按灵义来理解的每个细节清楚看出来。如果我所写的关于《启示录》这本书的内容出版了,这些细节就能被生动地看到,因为它们都是从天堂证实的事;包括以下事实:“龙的尾巴”表示通过《诠释启示录》787(也可对比《灵界经历》6014)所论述的称义等级或阶段而对那信的确认或肯定。

揭秘启示录 #538

538.“七头”表因

538.“七头”表因被歪曲和亵渎的圣言真理而疯狂。“头”表示智慧与聪明,在反面意义上表示疯狂;不过,此处“七头”因是龙的,故严格来说表示因被歪曲和亵渎的圣言真理而疯狂;因为“七”论及神圣事物,在反面意义上论及亵渎事物(10节);所以接下来经上说,只见他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冠冕”表示圣言的真理,在此表示被歪曲和亵渎的圣言真理。“头”(经上或译为首领)表示智慧与聪明,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我要赠给你们智慧聪明人,立他们为你们的首领。(申命记1:13)
耶和华封闭你们的眼,就是先知,蒙盖你们的头,就是先见。(以赛亚书29:10)
尼布甲尼撒所梦之像的精金头(但以理书2:32)无非表示最初时代(即黄金时代)的智慧,就在上古教会之人当中。“头”在反面意义上表示疯狂和愚蠢;诗篇:神打破仇敌的头,就是那常犯罪之人的发顶冠。(诗篇68:21)
要被践踏的“蛇头”(创世记3:15)并非表示别的;还有“痛击众国的头”(诗篇110:6,7);以及当他们因行事疯狂、不明智而蒙羞或痛苦时,“撒灰在头上”、“光秃着头”、“双手抱头”(以赛亚书7:20;15:2;以西结书7:18;27:30;耶利米书2:37; 14:3,4;耶利米哀歌2:10;撒母耳记下13:19)也并非表示别的。但在启示录后面的经文(13:1,3;17:3,7,9)中,“七头”也表示因被歪曲和亵渎的真理而疯狂。

诠释启示录 #787

787.“全地都希奇

787.“全地都希奇跟从那兽”表示教会中更有学问的人对这些的接受和不那么有学问的人远远的接收。这从“希奇跟从那兽”和“地”的含义清楚可知:“希奇跟从那兽”当论及表面上通过设计出来的作为与信仰的结合清除与圣言的不一致时,是指更有学问的人的接受和不那么有学问的人的接收(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地”是指教会(参看AE 29, 304, 417a, 697, 741, 742, 752节)。“全地都希奇跟从那兽”表示接受和接收,因为希奇吸引人,被吸引的人就跟从。
在圣言中,经上频繁提到“随从神”、“跟从神或跟神走”、“随从别神”、“随从领袖”、“随众”;这些短语表示从心里跟随并承认,也表示与他们同在,与他们一起生活,并与他们相交,如以下经文。列王纪上:
大卫遵守我的诫命,全心跟从我,行我眼中看为正的事。(列王纪上14:8)
撒母耳记上:
耶西的儿子跟随扫罗出战。(撒母耳记上17:13)
摩西五经:
不可随众行恶,不可在争讼的事上随众附和偏行。(出埃及记23:2)
耶利米书:
你们不可随从素不认识的别神。(耶利米书7:9)
同一先知书:
他们随从别神,侍奉他们。(耶利米书11:10; 申命记8:19)
申命记:
随从巴力·毗珥的人,耶和华你的神都从你中间毁灭了。(申命记4:3)
由此明显可知,“随从”某人表示跟随他,服从他,从他行事,从他活着。“走”也表示生活。由此可见,“希奇跟从那兽”表示出于以下说服的接受和接收,即:表面上看,与圣言的不一致似乎被清除了。
之所以表示更有学问的人的接受和不那么有学问的人远远的接收,是因为有学问的人设计了信仰与其产生善行的生活结合的方式;而不那么有学问的人因不能从内在调查这些不一致,所以就接收它们,各人照各人的理解来接收;因此,这个信条,即唯信是得救的基本方法在全地(或全世界),或基督教会被接受。
还要用几句话来解释一下表面上看,这个宗教的主要观点,即:得救在于唯信,不在于善行是如何被清除的,因而是如何被有学问的人接受的。因为这些人设计了从信仰发展到善行的各个阶段,他们将这些阶段称为称义的步骤。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是从老师和牧师那里去听,第二步是从圣言获得信息证明情况就是这样;第三步是承认;由于教会的东西无法从心里被承认,除非先有试探,所以他们将试探加入到这一步;如果那时所遇到的怀疑被圣言或牧师驱散,这个人因此得胜了,那么他们就说,此人有了信心,这是对事情真相的一种确定,也是对他凭主的功德得救的信心。但由于在试探中所遇到的怀疑主要源于不理解圣言,而圣言经常提到“行为”、“作为”、“实行”和“作工或工作”,所以他们说,理解力必须加以控制,以服从信仰。因此,接下来是第四步,就是行善的努力;他们在这一步结束,声称当人到达这个阶段时,他就称义了,然后他生活的一切行为都被神接受,神也不看他生活的邪恶,因为它们都被赦免了。有学问的人设计出信仰与善行的这种结合,还接受它;但这种结合很少延伸到普通人那里,既因为它超出了其中一些人的理解力,还因为这些人大部分忙着做生意和工作,他们转移了心智,没有去理解这个教义的内在奥秘。
但不那么有学问的人却以不同的方式接收信仰与善行的这种结合,以及由此与圣言的表面一致。这些人对称义的步骤一无所知,而是相信唯信是得救的唯一方法;当他们从圣言那里看到,并从牧师那里听到,行善是必须的,人要照着自己的作为受审判时,就认为信仰产生善行,因为他们以为,知道牧师所教导的那些事,并由此认为事情就是这样,便构成信仰。由于这一步先到来,所以他们相信信仰产生善行,他们称这善行为信的果子,不知道这种信只是记忆的信,而记忆的信就本身而言,是一种历史的信,因为它源于别人,因而是与他们在一起的别人的,这种信永远不可能结出任何好果子。基督教界的大多数人已经陷入这个错误,因为唯信作为得救的主要方法,事实上作为得救的唯一方法已经被接受了。接下来要解释信与仁,或相信与实行如何构成一体。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