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仁爱 #158

158.这一点作为一

VII.凡仰望主,并避恶如罪的人,若诚实、公正、忠诚地做自己职务或职业的工作,都会成为一种仁爱的形式

158.这一点作为一个结果从前一条法则可以推知,即:一个人出生是为了他可以成为仁爱;他不可能成为仁爱,除非他持续不断地出于情感和快乐行功用之良善。因此,当一个人出于情感及其快乐诚实、公正、忠诚地做属于自己职务或职业的工作时,他就不断处于不仅对社区或公众,还对个人和普通公民的功用之良善。但他无法做到这一点,除非他仰望主,并避恶如罪;因为如前所示,仰望主并避恶如罪是仁爱的第一件事(8节);仁爱的第二件事就是行善。此外,他所行的良善是功用之良善;他每天都在行这良善,没有行的时候,就想着行它。有一种内层情感从内心深处保留并渴望它。正因如此,他从早到晚,年复一年,从幼年时期直到生命结束一直处于功用之良善。否则,他无法成为一种(仁爱的)形式,也就是一个仁爱的容器。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 #4

Life4.但在基督

Life4.但在基督教会,有许多人教导唯信得救,任何生活的良善,或善行不拯救人。他们补充说,生活的邪恶,或恶行不会诅咒那些唯信称义的人,因为这等人在神和恩典里面。然而,说来奇怪,他们虽教导这些事,却仍承认(这种承认来自天堂所赋予的那种普遍感知):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得救,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受到诅咒。他们的这种承认从在英国、德国、瑞典、丹麦,人们领圣餐之前在教堂或敬拜之地所念的劝诫词明显看出来。众所周知,这些国家的人就教导唯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