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仁爱 #162

162.(3)他们手

162.(3)他们手下官员的仁爱。长官手下的官员是指那些被长官任命管理百姓,去履行各种必要和有用的职能之人。他们当中的每个人若仰望主,避恶如罪,诚实、公正、忠诚地履行他的职责,就会成为形式上的仁爱,因为他在执行公务时,也在不执行公务时,都在不断行功用之良善;事实上,那时对行这善的一种情感会在他的心智中得以建立,而对行功用之良善的情感就是它生命中的仁爱。感动他的,是功用,而不是荣誉,除非这荣誉是为了功用。每个官员下面的较小总体良善根据他的职能范围而从属于较大和最大的总体良善,也就是国家和共和国或联合体的良善。一个仁爱的官员当诚实、公正、忠诚地做他的工作时,就是在考虑较小的总体良善,也就是他领域的良善,从而考虑较大和最大的良善。在其它方面,官员和他所代表的长官是一样的;只有更大和更小,更宽和更窄,扩展到总体的功用和扩展到具体的功用之间的区别;而且,作为仆人的这一方依赖于那一方。

仁爱 #14

14.(1)不愿向邻

14.(1)不愿向邻舍行恶属于仁爱。谁都能看出,仁爱不向邻舍行恶,因为仁爱就是对邻舍的爱,一个爱某个人的人害怕向他行恶。他们之间有一种灵魂或心智的结合。正因如此,当一个人向通过爱与他结合的那一位行恶时,他在其灵魂或心智中有一种感知,就仿佛他在向自己行恶。谁能向自己的孩子、妻子和朋友行恶呢?因为行恶就是反对爱之良善。

仁爱 #10

10.由此明显可知,

10.由此明显可知,悔改之前的仁爱,就是仁之良善,不是来自主,而是来自人;但悔改之后,它变成来自主,而不是来自人的仁爱,就是仁之良善。因为主能进入一个人,并通过他从祂自己行任何良善,是在魔鬼,也就是邪恶被逐出之后,而不是被逐出之前。魔鬼通过悔改被逐出;当他被逐出时,主就进入,并在那里通过这个人行善,然而总以这种方式行善:此人只感觉他从自己行善。但他知道这是靠着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