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流注 #1

当相信自然的人看到这

当相信自然的人看到这些动物或昆虫如何在地上或植物的叶子上产生时,当他们检查它们生物体中的奇妙事物和以它们的手段所制造的事物时,他们认为是自然界产生了它们;殊不知,它们的形成和复苏来自灵界,而它们的接受和衣服来自自然界;此外,在春夏时节,太阳的热会溶解更纯净的自然界的粒子,使它们适应接受流注和穿衣的过程。因此,相信自然的人由此获得的这种论证和确认对我来说,就是对灵界进入自然界的持续流注的论证和确认。

注:写于1750年。本书所描述的毛毛虫变成蝴蝶、蜜蜂的管理和其它许多事都是这种流注的明显标志。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67节,以及39108109节。

天堂与地狱 #567

567.热有两个源头

567.热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一个是尘世的太阳。天堂太阳,即主所发出的热是属灵之热;就其本质而言,这热是爱(参看126-140节)。而尘世太阳所发出的热是属世之热,就其本质而言,这热不是爱,而是作为一个容器服务于属灵之热或爱。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爱本质上就是热,即:人的心智,因而身体由于爱,并照着爱的强度和品质而变热。人在冬天和在夏天一样能感受到这一点。血液的热来自同一源头。源于尘世太阳的属世之热作为一个容器服务于属灵之热,这一点从身体的热明显看出来:身体的热由其灵之热激发,并且是取代身体里灵之热的。这一点尤其从春夏之热对各种动物每年发情的影响明显看出来。

产生这种效果的,并非属世之热,属世之热只是调节它们的身体去接受从灵界流入它们的热。因为灵界流入自然界,就像原因流入结果。人若以为属世之热产生这些爱,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流注是从灵界进入自然界,而非从自然界进入灵界;一切爱都是属灵的,因为它是生命本身的本质。

再者,人若以为自然界中有事物能脱离灵界的流注而产生,也是大错特错,因为自然现象只能凭属灵现象产生并持续存在。甚至植物王国的成员也从灵界的流注那里获得其生根发芽的能力。春夏之热只是通过膨胀并打开种子而将它们排列成其属世形式,以便来自灵界的流注能在那里作为一个原因而起作用。提及这些事是为了清楚说明,热有两种,即属灵之热和属世之热。属灵之热来自天堂太阳,属世之热来自尘世太阳,流注和随之的合作产生了出现在世人眼前的结果。

注:从灵界进入自然界的流注是存在的(6053-6058, 6189-6215, 6307-6327, 6466-6495, 6598-6626节)。还有一种流注进入动物的生命(5850节);并进入植物王国的成员(3648节)。这种流注是照着神性秩序行动的一种不懈努力(6211–6212节)。

属天的奥秘 #4368

4368.“我若在你

4368.“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就求你从我手里收下这礼物”表该情感的回应,以便它能被注入。这从前后文清楚可知,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良善与真理在属世层里面的结合,因而是情感从良善进入真理的注入。如前所述(4366节),拒绝雅各送来的礼物,是为了这个目的,即:一种情感能被注入真理;因此,刚才的话,即“不然”(Nay I pray)表示情感的诞生(4367节)。因此,“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就求你从我手里收下这礼物”这些话表示情感的回应,以便它能被注入;因为雅各是出于善意,也就是出于情感这样说的。因此接下来经上提到雅各求他。
由“以扫”所表良善注入“雅各”所表真理的这种情感的回应用来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因为天上有两种情感: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情感,这两种情感早已论述过数次。对真理的情感唯独源于良善;这种情感本身就出自这个源头;因为真理凭自己没有生命,而是从良善获得生命。所以,当有人感受到对真理的情感时,这种情感并非源于真理,而是源于流入真理并产生这种情感本身的良善。这就是“该情感的回应,以便它能被注入”在此所表示的。众所周知,教会中有很多人对主的圣言具有一种情感,并花费大量精力阅读它;但只有少数人以学习真理为目的。绝大多数人仍固守自己的信条,只是急于从圣言确认这些信条。这些人似乎处于对真理的情感,其实不然。对真理的情感唯独在于那些喜欢学习真理,也就是喜欢知道何为真理,并为此目的查究圣经的人当中。除了处于良善,也就是处于对邻之仁的人,尤其处于对主之爱的人外,没有人处于这种情感。对这种人来说,良善本身会流入真理,产生情感,因为主就存在于这良善中。
这一点可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即那些处于纯正仁爱的良善,并读过主对彼得所说的这些话:“我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门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6:15-19)的人;这些人,也就是说,那些处于对源自纯正仁爱良善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就喜欢被指教这些话的意思。当他们听说此处教会将建于其上的“磐石”表示根植于仁爱的信仰,因而“彼得”也是这个意思,并且打开和关闭天堂的钥匙以这种方式被赋予这信仰(参看创世记22章序言)时,就感到欢喜,并被对该真理的情感打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唯独主,就是信之真理的源头拥有这种能力。但没有处于源自纯正仁爱良善的真理之情感,反而处于对源自某种其它良善,尤其源自爱自己爱世界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则不会被对该真理的任何情感打动,而是感到沮丧,还会恼怒,因为他们渴望索取神职的权力。他们恼怒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掌控权,沮丧是因为他们失去别人对他们的尊敬。
另举一例。那些处于对源自纯正仁爱良善的真理之情感的人若听说构成教会的是仁爱,而不是脱离仁爱的信仰,就会欢喜接受这个真理;而那些处于对源自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则不接受它。此外,当那些处于对源自纯正仁爱良善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听说对邻之爱并非始于自我,而是始于主时,他们就感到欢喜;而那些处于对源自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则不会接受这个真理,而是激烈捍卫这一观念:这爱始于他们自己。因此,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邻如己。当那些处于对源自纯正仁爱良善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听说天上的祝福在于出于良善的意愿向别人行善,毫无利己的目的时,他们就感到欢喜;而那些处于对源自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则不想要这个真理,甚至不理解它。
当那些处于对源自纯正仁爱良善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得知,外在人的行为若非从内在人,因而行善的意愿发出,就什么也不是时,他们就会欢喜接受它;而那些处于对源自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真理之情感的人则赞赏外在人的行为,却对内在人中行善的意愿毫无兴趣。事实上,他们甚至不知道内在人中这种行善的意愿死后仍保留下来,而脱离内在人的外在人的行为则是死的,并化为乌有。其它例子也一样。从这些例子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永远不可能与任何人结合,除非这人处于纯正仁爱的良善;因而除了良善外,无法与任何事物结合;还可知,对真理的一切纯正情感皆源于这良善。谁都能从自己的日常经验看出对此的确认,如那些陷入邪恶的人不像那些处于良善的人那样拥有真正的信仰。由此很明显地看出来,信之真理与良善结合,从不与邪恶结合。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