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流注 #1

当相信自然的人看到这

当相信自然的人看到这些动物或昆虫如何在地上或植物的叶子上产生时,当他们检查它们生物体中的奇妙事物和以它们的手段所制造的事物时,他们认为是自然界产生了它们;殊不知,它们的形成和复苏来自灵界,而它们的接受和衣服来自自然界;此外,在春夏时节,太阳的热会溶解更纯净的自然界的粒子,使它们适应接受流注和穿衣的过程。因此,相信自然的人由此获得的这种论证和确认对我来说,就是对灵界进入自然界的持续流注的论证和确认。

注:写于1750年。本书所描述的毛毛虫变成蝴蝶、蜜蜂的管理和其它许多事都是这种流注的明显标志。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67节,以及39108109节。

天堂与地狱 #570

570.地狱之火是对

570.地狱之火是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故也是这些爱的一切欲望,因为欲望是爱的延续。凡人所爱的,他就不断贪求。地狱之火也是快乐,因为当人得到他所爱或贪求的东西时,就会感到快乐。人内心的快乐并没有其它源头。所以,地狱之火是从这两种爱,如从它的源头所涌出的欲望和快乐。从这些爱所流出的邪恶就是蔑视他人、敌对、对那些不支持他们之人的敌意、嫉妒、仇恨、报复,以及由此而来的野蛮和残忍。在神性方面,他们否认,随之蔑视、嘲笑和贬损教会的神圣事物。死后,当人成为灵时,这些邪恶就会变成反对这些神圣事物的怒气和仇恨(参看562节)。此外,由于这些邪恶不断呼出对那些被他们视为敌人,并对其充满仇恨和报复之人的毁灭和杀戮,所以其生命的快乐是意欲毁灭和杀戮,并尽可能地如此行,也就是意欲行恶、造成伤害、施以残忍。

这就是圣言中论述恶人和地狱之处的“火”所表示的,我在此从中引用一些经文加以证明:

各人是假冒为善的,是行恶的,并且各人的口都说愚妄的话。邪恶像火焚烧,烧灭荆棘和蒺藜,在稠密的森林中着起来,就旋转上腾,成为烟柱。百姓成为火柴,无人怜爱兄弟。(以赛亚书9:17-19)

在天上地下,我要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日头要变为黑暗。(约珥书2:30-31)

大地成为烧着的石油,昼夜总不熄灭,烟气永远上腾。(以赛亚书34:9-10)

看哪,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那要来的日子,必把他们烧尽。(玛拉基书4:1)

巴比伦成了鬼魔的住处。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她燃烧的烟往上冒,直到世世代代。(启示录18:2,18;19:3)

他开了无底坑,便有烟从无底坑里往上冒,好像大火炉的烟。日头和天空,都因这坑的烟昏暗了。(启示录9:2)

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出来。口中所出来的火与烟,并硫磺,这三样灾杀了人的三分之一部分。(启示录9:17-18)

若有人拜兽,他也必喝神烈怒的酒,此酒斟在神愤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启示录14:9-10)

第四位天使把他的香瓶倒在日头上,叫日头能用火以热烤人。人被大热所烤。(启示录16:8,9)

他们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启示录19:20;20:14,15;21:8)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马太福音3:10;路加福音3:9)

人子要差遣祂的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祂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马太福音13:41-42,50)

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诅咒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马太福音25:41)

他们将被送到那永火里去,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马太福音18:8-9;马可福音9:43-49)

财主在地狱对亚伯拉罕说,他在阴间受痛苦。(路加福音16:24)

在这些和其它许多经文中,“火”表示属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欲望,由此而来的“烟”表示出于邪恶的虚假。

属天的奥秘 #4459

4459.“雅各的儿

4459.“雅各的儿子们就以诡诈回答示剑和他父亲哈抹”表对古人当中的教会真理与良善所怀的邪恶思想和意图。这从“示剑”和“哈抹”的代表,以及“诡诈”的含义清楚可知:“示剑”是指古人当中的真理,或也可说,源于古代神性支系的真理(参看4399, 4454节);“哈抹”是指该真理所出自的良善(4399,4431,4447,4454节);“诡诈”是指邪恶的思想和意图,事实上,就一般意义而言,“诡诈”意味着反对别人、反对他所言所行的邪恶,因为诡诈之人的思想和意图总与别人的相反,这也可从本章所描述的事件结果清楚看出来。由此明显可知,“雅各的儿子们就以诡诈回答示剑和他父亲哈抹”表示对古人当中的教会真理与良善所怀的邪恶思想和意图。
雅各的儿子或后代只能对内在人的真理与良善怀有邪恶思想和意图,因为他们对缺乏内在的外在事物感兴趣(参看4281, 4293, 4307, 4429, 4433节)。他们根本看不见内在事物的价值,因而完全藐视它们。如今这个民族仍具有这种性质,这也是所有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之人的性质。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甚至不知道对内在事物感兴趣是什么样,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内在之物。若有人当着他们的面提及内在之物,他们要么由于从教义知道它的存在而承认它(然而,这种承认可归因于他们的诡诈),要么无论嘴上还是心里都否认它的存在。因为他们无法超越外在人的感觉经验,因而不相信死后有什么生命,也不相信除了肉体上的复活外,还有任何复活的可能性。正因如此,他们被允许拥有这种复活观,否则,他们就什么观念也没有了。因为他们将整个生命都集中在身体上,殊不知,其身体生命来自其死后活着的灵之生命。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绝无可能拥有任何信仰,因为他们当中的外在事物会毁灭关于内在事物的一切思维,因而毁灭他们里面的一切信仰。
由于如今这种无知仍占据主导地位,故有必要解释一下何为对缺乏内在的外在事物感兴趣。所有缺乏良知的人都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因为内在人通过良知显示它自己。凡思考并行出真理与良善不是为了真理与良善的缘故,而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地位和利益,以及仅仅因为害怕法律和自己的生命之人都没有良知。因为如果名声、地位、利益和生命没有受到威胁,他就会毫无良心地冲向各种难以启齿的恶行。在来世,这一事实从那些活在肉身时就具有这种秉性的人身上看得很明显,所以这些人不断努力摧毁别人,因此他们在地狱中,在那里以属灵的方式被约束。
为叫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何谓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何谓对内在事物的兴趣;也叫他们知道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不可能对何为内在事物形成任何概念,因而不可能感受到对它们的任何情感(因为人对他没有任何概念的事物不会有任何情感),我们举个例子。在天上,最小的就是最大的,谦卑的必升为高;以及穷乏困苦的要富足有余。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无法理解这些事,因为他们认为,最小的绝无可能成为最大的,谦卑的不可能升为高,穷乏人不可能富足,困苦人也不可能有余,尽管这正是在天上的情形。他们因无法理解这些事,故也无法感受到对它们的任何情感;当出于他们所陷入的肉体和世俗事物反思它们时,他们对它们感到厌恶。他们根本不知道天上竟有这种事,并且只要唯独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也不想知道,甚至不能知道它们。然而,在天上,发自内心,也就是出于情感知道、承认并相信,他凭自己毫无能力,他所拥有的能力皆出自主的人被称为最小的。然而,他却是最大的,因为他的能力出自主。谦卑之人的情形也一样,他必升为高;对因出于情感承认并相信,他凭自己毫无能力、聪明智慧,以及良善与真理而谦卑下来的人,主所赐予他的能力、对真理的聪明理解和对良善的智慧洞察要多于其他人。富足有余的穷乏困苦之人也一样;因为被称为穷乏困苦的,是那出于内心和情感相信,他凭自己一无所有,什么也不知道,在一切事上都没有智慧,毫无能力的人。在天上,这种人是富足有余的,因为主赐给他一切财富,以致他比谁都智慧,比谁都富足,并且住在最宏伟的宫殿(1116, 1626, 1627节)和天上一切财富的宝库中。
另举一例。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完全不能理解天上的喜乐就是爱邻胜己,爱主高于一切,并且幸福就取决于这爱的质和量。因为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爱己胜邻;即便爱他人,也是因为他们偏向他,因此他爱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缘故,因而是在他们里面爱自己,在自己里面爱他们。像这样的人不可能知道什么叫爱人胜己,事实上既不想知道,也不愿知道。所以当被告知天堂就在于这样的爱(548节)时,他很排斥这种观念。正因如此,那些活在世上时就具有这种秉性的人无法接受天上的任何社群;一旦接近,他们便因对它的排斥而使自己一头栽入地狱。
由于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何谓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何谓对内在事物感兴趣,还由于绝大多数人以为那些对内在事物感兴趣的人对外在事物不感兴趣,反之亦然,所以我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就拿身体的滋养和灵魂的滋养来说:只对外在快乐感兴趣的人会花费大量精力保养自己的皮肤,满足自己的胃口,喜欢奢华的生活,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吃好的喝好的。对内在事物感兴趣的人也以这些事为乐,但其主导情感是以令人愉悦的食物滋养他的身体,以便身体能够健康,所着眼的目的是健康身体里面的健康心灵。他最关心的是心灵的健康,而身体的健康只是服务心灵健康的一种手段。人若是一个属灵之人,不会就此止步,而是将心灵或灵魂的健康视为获得聪明智慧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名声、地位或利益,而是为了死后的生命。在更内在的层面上属灵的人,视聪明智慧为一种居间目的,使他能够作为一个有用成员在主国度中进行服侍;而属天之人关注聪明智慧是为了能事奉主。对这种人来说,身体的食物是享受属灵食物的一种手段,属灵食物是享受属天食物的一种手段。它们应以这种方式来服侍,所以这些食物也是对应,并因此被称为食物。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何谓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何谓对内在事物感兴趣,
本章在内在历史意义上所论述的犹太和以色列民族,除了那些小时候死去的人外,绝大部分具有上述秉性。他们因贪婪而对外在事物的兴趣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大。那些仅仅为了金银而喜爱利益、好处,并将生命的全部快乐都投入到这些财物中的人就住在最外围或最低级的地方,因为他们所爱的对象纯粹是世俗事物。而那些为了某种功用而喜悦金银的人则能照着这种功用而上升到世俗事物之上。人所爱的功用本身决定了他的生命,并将他与其他人区分开来;邪恶的功用使他像地狱里的人,而良善的功用则使他像天上的人。事实上,并不是功用本身,而是功用背后的爱使他这样,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在他的爱里面。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