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诠释启示录 #785

785a.启13:3

785a.启13:3.“我看见他的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表示他们的教义与圣言不一致,因为圣言经常提到与这种宗教原则或宗教说服根本不一致的“爱”、“生活”和“作为或工作”。这从“头”和“受了死伤”的含义清楚可知:那兽的“头”是指被歪曲和玷污的圣言神圣事物的知识(对此,参看AE 775节)。在圣言中,当经上论述教会和那些属于教会的人时,“头”表示聪明和智慧;在最普遍的意义上,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良善的意愿。但由于此处论述的是那些不愿让理解力进入信仰的秘密,而是想让它被囚禁,以服从其秘密之人,而“龙”和他的这只“兽”就描述了这些人,所以可推知,这兽的“头”表示知识(或科学);因为理解力在哪里看不见,哪里就没有聪明,取而代之的是知识。此外,聪明不能论及那些处于虚假的人,只能论及知识(对此,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33节)。“受了死伤”是指与圣言不一致;因为与圣言不一致的教义是死的;这死就是“受了死伤”所表示的。
此处所说的不一致是指他们将爱之生活,也就是善行与信仰分离,认为唯信称义、唯信得救,将称义和得救的一切从爱之生活,或善行那里拿走;由于在圣言中,有上千处经文提到爱和实行,经上声明,人要照着自己的行为和作为受审判,并且这些与上述宗教原则或宗教说服不一致,所以这就是这兽的头受了死伤所表示的。由此可见,“我看见兽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这句话表示与圣言不一致,因为圣言经常提到与这种宗教原则或宗教说服根本不一致的“爱”、“生活”和“作为”。它们不一致,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这个宗教或宗教说服的信条是,不用律法的作为,唯独信就能称义并得救;事实上,若有得救的东西被置于作为中,那是有害的,因为有人的功德和自我在它们里面。因此,许多人放弃行善,心里说:“善行不拯救我,恶行也不定我的罪,因为我有信。”他们基于这个原则还断言,那些在死亡的那一刻以某种信心宣称自己有信的人会得救,无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但由于在圣言中,有上千处经文提到了“行为”和“作为或工作”,以及“行”和“爱”,而这些与他们的宗教原则或宗教说服不一致,所以那些坚持这种说服的人,或说它的教条主义者就找到了将这些说法与信仰结合起来的方法。因此,这就是“他看见兽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和“他致死的击伤却医好了;全地都希奇跟从那兽”这些话的含义。不过,下文将解释这击伤是如何医好的,即通过设计结合的方式来医治。
然而,首先要在此从圣言引用一些提到“行为”、“作为”、“工作”(working)的经文,以便人人都可以看到在此由“头中有一个受了死伤”所表示的这种不一致;还看到这击伤是完全无法医好的,除非人照着圣言的训词生活,并实行它们。马太福音:
凡听了我的话又去行的,好比一个谨慎的人;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愚蠢的人。(马太福音7:24, 26)
路加福音:
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实行我所说的话呢?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就像一个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但听了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把房子盖在没有根基的土地上。(路加福音6:46–49)
马太福音: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了圣言又留意,由此结出果实来,有的结了一百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三十倍。(马太福音13:23)
同一福音书:
凡废掉这些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导人这样做的,他在天国里必称为最小的。但是,凡遵行又教导的,他在天国里必称为大的。(马太福音5:19)
约翰福音: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你们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14)
同一福音书:
你们既知道这些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翰福音13:17)
又:
你们若爱我,就会遵守我的诫命。有了我的诫命而又遵行的人,就是爱我的;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明我自己。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14:15, 21–24)
路加福音:
耶稣说,那些听了我的话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路加福音8:21)
马太福音:
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寄居者,你们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望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主对这些人说,你们这蒙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祂对那些没有做这些事的人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吧!(马太福音25:31–46)
约翰福音:
我父是修剪葡萄树的人;凡不结果子的枝子,祂就除掉。(约翰福音15:1, 2)
路加福音:
你们要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来;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路加福音3:8, 9; 马太福音7:19, 20)
约翰福音: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成为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5:7, 8)
马太福音:
神的国必从他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民族。(马太福音21:40–43)
约翰福音:
行真理的必来就光,为要显明他的行为是靠神而行的。(约翰福音3:21)
同一福音书:
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但若有人敬拜神,又遵行祂的旨意,神才听他。(约翰福音9:31)
马太福音:
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祂的天使降临;那时,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马太福音16:27)
约翰福音:
那时他们要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命;作恶的,复活受审判。(约翰福音5:29)
启示录:
我必照各人的作为赐给你们各人;那得胜又坚持我工作到底的。(启示录2:23, 26)
又:
他们的作为必跟随他们。(启示录14:13)
又:
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的作为受审判。死人都照他们的作为受审判。(启示录20:12, 13)
又:
看哪,我必快来;赏赐在我,要照各人的作为赐给他。(启示录22:12)
又:
那些遵行祂诫命的有福了。(启示录22:14)
又:
祂对以弗所教会的天使说,我反对你,就是你把起初的仁爱离弃了;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行起初的作为;不然,等等。(启示录2:4, 5)
又:
对士每拿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作为;对别迦摩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作为;对推雅推喇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作为;对撒狄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作为;对非拉铁非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作为。(启示录2:9, 13, 19; 3:1, 8)
这两章论述了从七个教会的作为并照着这些作为来检查并判断这七个教会的品质,即它们现在是什么样,将来是什么样。
785b.在马太福音的第五、六、七章,从头到尾,主也在教导善行,教导它们的品质和由此而来的天堂祝福;祂还以下面的比喻来教导:葡萄园里的工人;园户和仆人;得到银钱和才干的买卖人;若不结果子,就要被砍掉的葡萄园中的无花果树;撒玛利亚人所怜悯的被强盗打伤的人(关于他,主问律法师,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当中那人的邻舍,当他回答说“是怜悯他的”时,耶稣对他说,“你去照样行吧”);十个童女,其中五个灯里有油,五个没有,“灯里的油”表示在信里面的仁;以及其它经文。
此外,主的十二个门徒代表在整体上信与仁的一切方面的教会;其中彼得、雅各与约翰代表在其秩序中的信、仁与善行,彼得代表信,雅各代表仁,约翰代表善行;因此,当彼得看见约翰跟着耶稣时,主对彼得说:
彼得,这与你何干呢?约翰,你跟从我吧;因为彼得论到约翰说,这人将来如何?(约翰福音21:21, 22)
主的回答表示那些实行善行的人必须跟随主。约翰代表善行方面的教会,所以他靠着主的胸膛。教会在那些实行善行的人里面,这一点也由主从十字架上对约翰所说的话来表示:
耶稣见祂的母亲和祂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祂母亲说,妇人,看哪,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哪,你的母亲;从那时起,那门徒就把她接到自己那里去了。(约翰福音19:26, 27)
这段经文表示哪里有善行,哪里就有教会,因为在圣言中,“妇人或女人”,和“母亲”一样表示教会。所引用的经文都来自新约。旧约里还有更多经文,如在那里,经上说:所有遵守并实行律法、典章和诫命的人都受到祝福,而那些不遵行的人则受到诅咒(如利未记18:5; 19:37; 20:8; 22:31–33; 26:3, 4, 14, 15; 民数记15:39, 40; 申命记5:9, 10; 6:25; 15:5; 17:19; 27:26; 以及其它上千处经文)。
除了圣言中提到“行为”和“实行或遵行”的经文外,还有许多提到名词“爱”和动词“爱”的经文;动词的“爱”和“实行或遵行”意思一样,因为爱的人就会实行;事实上,爱就是意愿,因为每个人都意愿他从内心所爱的,而意愿就是实行或遵行,因为每个人若能,就实行他所意愿的。此外,行为或所做的事不是别的,正是行为中的意愿。主在许多经文中教导了爱(如马太福音5:43–48; 7:12; 路加福音6:27–39, 43–49; 7:36–50; 约翰福音13:34, 35; 14:14–23; 15:9–19;17:22–26; 21:15–23),并以这些话简要教导了爱:
你要全心、全灵魂爱主你的神;这是第一条大的诫命。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邻如己。律法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马太福音22:35–38, 40; 路加福音10:27, 28; 申命记6:5)
“爱神胜过一切,并爱邻如己”就是实行祂的诫命(参看约翰福音14:21–24)。此外,“律法和先知”表示在一切事物和每个细节中的圣言。从所引用的这一切经文很明显地看出,与善行分离的信并不拯救人,拯救人的是来自善行并与善行同在的信。因为实行善行的人有信,不实行的人没有信。

揭秘启示录 #567

启示录13 1.我

启示录13
1.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有十角七头,角上有十个冠冕,头上有亵渎的名号。
2.我所看见的兽像一只豹,脚像熊的脚,口像狮子的口。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宝座,和大权柄,都给了他。
3.我看见他的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那死伤却医好了。全地都希奇,跟在那兽后面。
4.他们又拜那龙,因为他将权柄给了兽;也拜兽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他交战呢?
5.又赐给他说夸大亵渎话的口。又有权柄赐给他,可以行事四十二个月。
6.他开口亵渎神,亵渎祂的名,并祂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
7.又允许他与圣徒争战,并且胜过他们。也把权柄赐给他,制伏各支派、各方言、各民族。
8.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他。
9.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10.掳掠人的必被掳掠。用剑杀人的,必被剑杀。圣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
11.我又看见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他有两角如同羊羔,说话好像龙。
12.他在龙面前施行头一个兽所有的权柄。并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伤医好的头一个兽。
13.又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在地上。
14.他因着在那兽面前所行的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对住在地上的人说,要给那受剑伤还活着的兽作个像。
15.他又得了权,可以把气息给兽像,叫兽像能说话,又叫凡不拜兽像的人都被杀害。
16.他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
17.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
18.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他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
灵义
整章内容
本章继续论述这龙,描述它所表示的教义和信仰;它在平信徒身上的性质,以及后来在神职人员身上的性质。“从海中上来的兽”描述了平信徒所具有的这教义和信仰(1-10节);“从地中上来的兽”描述了神职人员所具有的这教义和信仰(11-17节);最后论述了后者对圣言真理的歪曲(18节)。
各节内容
第1节.“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表改革宗教会中在那龙关于神和救恩的教义和信仰上原则性较强的平信徒。“有七头”表由纯粹的虚假所产生的疯狂。“十角”表大有能力。“角上有十个冠冕”表歪曲众多圣言真理的能力。“头上有亵渎的名号”表对主的神性人身的否认,和并非源自圣言,而是由自我聪明所孵化出来的教会教义。
第2节.“我所看见的兽像一只豹”表一种因源于被歪曲的圣言真理而对教会具有毁灭性的异端。“脚像熊的脚”表因阅读圣言的字义却不理解而充满误解。“口像狮子的口”表看似源于真理,其实源于虚假的推理。“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宝座,和大权柄,都给了他”表这异端因平信徒的接受而盛行并掌权。
第3节.“我看见他的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表唯信的教义并不符合圣言,因为行为是圣言所经常命令的。“那死伤却医好了”表由于这个缘故而采取的补救。“全地都希奇,跟在那兽后面”表那时,这教义和信仰被欣然接受。
第4节.“他们又拜那龙,因为他将权柄给了兽”表承认,因为它是领袖和教师们所给出的,他们通过大多数民众接受而使它盛行。“也拜兽” 表普通民众承认这是一个神圣真理,即没有人能凭自己行出善行,也不能全守律法。“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它交战呢”表该教义的优越性,因为谁也驳斥不了它。
第5节.“又赐给他说夸大亵渎话的口”表它正在教导邪恶与虚假。“又有权柄赐给他,可以行事四十二个月”表教导与行邪恶与虚假的能力,甚至直到该教会的结束和新教会的开始。
第6节.“他开口亵渎神,亵渎祂的名”表他们的言论,这些言论都是反对主的神性本身和神性人身,同时反对源于圣言、藉以敬拜主的教会一切事物的谣言。“并祂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表反对主的属天教会并反对天堂的谣言。
第7节.“又允许他与圣徒争战,并且胜过他们”表他们攻击圣言的神性真理,并推翻它们。“也把权柄赐给他,制伏各支派、各方言、各民族”表从而统治教会的所有事物,无论是教会的教义,还是教会的生活。
第8节.“凡住在地上,名字没有记在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他”表除了那些信主的人外,所有人都承认这异端教义是教会的神圣事物。“从创世以来,被杀”表自教会建立时主的神性人身就没有得到承认。
第9节.“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表那些渴望获得智慧的人要注意这些事。
第10节.“掳掠人的必被掳掠”表凡利用这异端教义将他人引离正确信仰和良善生活的人必被自己的邪恶和虚假引入地狱。“用剑杀人的,必被剑杀”表凡利用虚假摧毁别人灵魂的人必被虚假摧毁并灭亡。“圣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表主的新教会之人通过源于这类事物的试探而在生活和信仰的性质上接受检查。
第11节.“我又看见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表在那龙关于神和救恩的教义和信仰上原则性较强的神职人员。“他有两角如同羊羔,说话好像龙”表他们出于圣言的言论、教导和著述貌似主的神性真理,其实这是被歪曲的真理。
第12节.“他在龙面前施行头一个兽所有的权柄”表他们确认这些信条,以此获得他们的权威。“并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伤医好的头一个兽”表由于确认而确定:被大多数民众接受之物当被承认为教会的神圣事物。
第13节.“又行大奇事”表见证他们的教导是真理,尽管它们是虚假。“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在地上”表证明他们的虚假是真理。
第14节.“他因着在那兽面前所行的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表他们通过见证和证实将教会之人引入歧途。“对住在地上的人说,要给那受剑伤还活着的兽作个像”表他们诱导教会之人作为教义接受信是得救的唯一方法,原因已说明。
第15节.“他又得了权,可以把气息给兽像,叫兽像能说话”表他们被允许通过圣言确认这教义,当教导该教义时,它由此仿佛接受生命。“又叫凡不拜兽像的人都被杀害”表他们向那些不承认其信之教义为教会的神圣教义之人发出诅咒。
第16节.“他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表那教会中的所有人,无论他们的状况、学问和聪明如何。“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表若不以信和爱来接受这教义,就不承认他是一个改革宗基督徒。
第17节.“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表谁也不许通过圣言进行教导,除非他承认这教义,向对它的信和爱,或与它一致的某种事物起誓。
第18节.“在这里有智慧”表通过本章的阐述和解释明白并理解神职人员关于神和救恩的教义和信仰的性质,是智者的一部分。“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表凡处于来自主的启示之人都能知道通过圣言对这教义和信仰的确认在他们当中是何性质。“因为这是人的数目”表圣言、因而教会的性质。“他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表这种性质,即圣言的一切真理都被他们歪曲了。
诠 释
567.启13:1.“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表改革宗教会中在那龙关于神和救恩的教义和信仰上原则性较强的平信徒。至于何为龙的信仰及其性质,可参看前文(537节)。本章继续论述该信仰;约翰所看到“从海中上来”的这个“兽”表示平信徒当中的这信仰;而11节所提到的“从地中上来的兽”表示神职人员当中的这信仰。此处继续论述“龙”,这一点从本章的这些话明显看出来:
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宝座,和大权柄,都给了从海中上来的兽。(启示录13:2)
他们又拜那龙,因为他将权柄给了兽。(启示录13:4)
从地中上来的那兽说话好像龙。(启示录13:11)
他在龙面前施行头一个兽所有的权柄。(启示录13:12)
“从海中上来的兽”表示平信徒,“从地中上来的兽”表示神职人员,这是因为“海”表示教会的外在,“地”表示教会的内在(398节,以及其它地方);平信徒处于教会教义的外在事物,而神职人员则处于其内在事物。因此缘故,在下文,“从地中上来的兽”还被称为“假先知”。之所以表示那些在改革宗教会中的人,是因为直到16章(包括16章在内)论述的都是改革宗,而17和18章论述的是天主教,然后论述的是最后的审判,最后论述的是新教会。
他们看上去像“兽”,是因为龙是兽,又因为在圣言中,“兽”表示人的情感;无害和有用的兽表示人的良善情感,有害和无用的兽表示人的邪恶情感。因此,教会之人通常被称为“绵羊”,他们的会众被称为“羊群”,施行教导的人则被称为“牧人”(即牧师)。这也是为何前面第四章以“四个活物”,即“狮子、牛犊、飞鹰和人”来描述圣言的能力、情感、聪明和智慧,第六章以“马”来描述对圣言的理解。这是因为在灵界,人的情感从远处看就像各种兽,如前面频繁所述,而兽就本身而言,无非是属世情感的形式,而人不仅是属世情感的形式,同时还是属灵情感的形式。
“兽”(或“动物”、“活物”)表示人的情感,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你降下大雨,你产业疲乏的时候,你使他坚固;你会众的兽住在其中。(诗篇68:9,10)
森林中的各样野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的各样飞鸟,我都知道,田野的走兽也都属我。(诗篇50:10,11)
亚述是黎巴嫩中的香柏树,极其高大,空中的所有飞鸟都在他枝上搭窝,田野的所有走兽都在他枝条下生产,所有大民族都在他荫下居住。(以西结书31:3-6,10,13;但以理书4:10-16)
到那日,我必为他们与田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立约,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何西阿书2:18,19)
要欢喜快乐,我田野的走兽啊,不要惧怕,因为旷野的草场又发青了。(约珥书2:21-23)
那日必有大扰乱,犹大也必与耶路撒冷争战,也必有临到马匹、骡子、骆驼和各样走兽的灾殃;因此剩下的人必上到耶路撒冷。(撒迦利亚书14:13-16)
飞鸟必憎恶它,地上的各样走兽必诅咒它。(以赛亚书18:6);
人子啊,你要对长各样翅膀的飞鸟和田地的各样走兽说,你们聚集来到以色列山上献祭之地,我必显我的荣耀在列族中。(以西结书39:17-21)
耶和华招聚以色列被赶散的;我田地的诸兽啊,你们都来。(以赛亚书56:8,9)
耶和华要毁灭亚述,这民族的各样野兽必卧在其中;鹈鹕和箭猪要宿在她的石榴树中。(西番雅书2:13,14)
因无牧人,羊就分散,作了田野各样野兽的食物。(以西结书34:5,8)
我必将你丢在田间的地面上,使空中的各样飞鸟都落在你身上,使地上的各样走兽因你得饱足。(以西结书32:4;5:17;29:5;33:27;39:4;耶利米书15:3;16:4;19:7;27:5-6)
仇敌辱骂耶和华;不要将斑鸠的性命交给野兽。(诗篇74:18,19)
我在异象中看见有四个兽从海中上来,头一个像狮子,有鹰的翅膀,第二个像熊,第三个像豹,第四个甚是可怕。(但以理书7:2-7)
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祂。(马可福音1:12,13)
耶稣不是真的和兽在一起,而是与此处“兽”所表示的魔鬼在一起;此外还有其它地方提到“兽”和“野兽”(如以赛亚书35:9; 43:20;耶利米书12:4,8-10;以西结书8:10;34:23, 25,28; 38:18-20;何西阿书4:2, 3; 13:8;约珥书1:16, 18, 20;哈巴谷书2:17;但以理书2:37, 38;诗篇8:6-8; 80:13; 104:10, 11, 14, 20, 25; 148:7, 10;出埃及记23:28-30;利未记26:6;申命记7:22;32:24)。在所有这些地方,“兽”都表示人的情感。
“人与兽”在一起表示人的属灵和属世的情感(如耶利米书7:20; 21:6; 27:5; 31:27; 32:43; 33:10-12; 36:29; 50:3;以西结书14:13, 17, 19; 25:13; 32:13; 36:11;西番雅书1:2-3;撒迦利亚书2:4; 8:9-10;约拿书3:7-8;诗篇36:6;民数记18:15)。用来献祭的所有动物表示良善的情感;可吃的动物同样表示良善的情感;而不可吃的动物则表示反面(利未记20:25,26)。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