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幼儿都会进天堂

发布时间:2024-01-20
阅读:80 次


被培养成天使的孩子

传统基督教有种说法,认为出生后洗礼的幼儿会得到天堂的接纳,没受过洗礼的就会坠入地狱。史威登堡表示这是无稽之谈。受洗是象征信仰的一种仪式,跟进不进天堂完全无关。

史威登堡希望世人都清楚知道,刚出生的婴儿,不管父母是谁、出生在哪里,死后都一定会进入天堂,而且在死亡的瞬间就会有天使降临,让他们在爱的护卫下进入天堂的幼儿照护机构。

那里会有极具母爱、在人世曾有养育小孩经验的女性灵(通常称为“教母”)扮演母亲的角色,接手养育。幼儿在教母怀中幸福的成长、接受教育。

幼儿认为自己是在灵界诞生,与灵性的母亲形成极深的爱的连结。幼儿在灵界没体验过善恶,在白雪般纯洁无邪的状态下来到灵界。这种天真无邪近似最高层次的天堂状态。

其实所有幼儿诞生时,也会遗传到父母身上的部分恶因子。因此要成为完美的天堂天使,他们还是要经历修炼与教育的过程。这种遗传到的恶因子,在灵界中成长过程里面会显露出来。他们不会因此而受罚。在这种遗传而来的恶因子发芽茁壮前,他们会被天堂的爱引导,重新打造出爱神、爱他人的人格。

史威登堡曾举过一位王子的例子。王子刚出生,就有了支配他人的欲望,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认为随意奸淫不是什么坏事。他被送去一个就算孩子有错误想法也不会责备、重视对他人的奉献服务、重视纯洁的天堂家庭中,以身作则的家人让孩子体验到什么才是正确的、好的。他在天堂家庭的爱中纯洁的成长,充分享受到了助人的喜悦,之后又回到原本的幼儿共同体中。这个小小王子后来当然成了天堂的天使。

简单来说,通过天堂完整健全的教育过程,这些幼儿无一例外的成了天堂中的天使。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儿的性格可以被大致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造物主的爱中无条件服从的天堂型天使,另一种是事事都用理性分析、理解与认知来实践信仰与爱的灵国型天使。

第一阶段的教育完成后,接下来是青少年的教育,到了十五至十八岁的状态后,他们都会具备天堂天使的资格,无一会被淘汰落选。开始具备理性与智慧的幼儿到了大约十五岁时,就会开始定居到神性王国或精神王国去。那时他们的灵体已经是正值青春的状态,定居到社会共同体之后,男性在十八岁、女性在十五岁的状态就会找到理想的对象,在神的祝福下成婚。

早逝的幼儿都会在天堂中被培养为了不起的重要天使。当他们的形态成长到青春的最盛期后,就会停留在这样的状态,并且越来越美。

本书前面提到的史威登堡遇见的一对天堂夫妇,就是很久以前以幼儿身份到达灵界,结合之后共度了几千年永生的夫妇。完成度较高的夫妇天使看来就像脸色白里透红的少年少女一样,时间过得越久,容貌与衣裳都会越焕发光彩。

从有人类以来,世上不知有多少早逝的幼儿,都在造物主的特别关照下接受了天堂教育,成为天使。据史威登堡说,最高层次的天堂,也就是第三天堂的天使,大部分都是这些幼儿培养而成的。

史威登堡也提过,在远古时代,天界与人界的交流比现在频繁很多,甚至可以说是相连接的同个世界,天使也能与世人直接沟通,世人可以在上天的直接引导下生活,最终进入天堂。

这些远古人类进入了天堂的中心区域,再则是早逝的幼儿构成了高层天堂其余的大部分人口。期间当然也有很多世上的善人入籍天堂,但随着时代关注的重心渐渐转向外在物质,进入高层天堂者也越来越少。

史威登堡将人世的灵性历史划分为:远古人类的黄金时代,之后分别有银、铜、铁的时代,到他的时候,已经是被他称为尘土般的末世时代。

决定这一切时代的标准,用的就是进入天堂的人数。但在这同时,人类物质文明却是往相反的方向前进着。人类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开始,发展出青铜、铁器时代,一直到现在的数位资讯时代,从我们人界的角度看来,二十一世纪才是文明的黄金时期。

然而,人在物质文明飞跃性发展的同时,灵性方面却似乎走向了退步之路。从造物主希望所有人都进天堂的视角来看,这时代的确越来越像末世。我们在极度丰富物质的同时,也迎来了精神与灵性极度贫乏的时代。

当世上大部分人渴求物质文明的黄金时代,那些渴求进入天堂者却叹息世上堕落到尘土时代。人世越来越难看到天堂人的身影,但地狱却达到了全盛时期。当天堂与地狱的平衡打破时,也就可以称为末世。

神是公平公正的。神只会用爱与慈悲来管理人类与灵。但从此刻人世的状况看来,很多人常常会觉得神已经不在了,或是神非常不公平。无论是谁都会发现恶人成功亨通、好人成为牺牲品的情形。有些人因此埋怨神的无能不公,甚至诅咒上天。然而如果从永恒的层次来看,神依然还是公平公正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都会得到相应的报偿。

上天堂并没有想象中困难

或许有人会想,自己这么普通的人进不了天堂,要进天堂恐怕比中乐透还困难。其实,天堂就是给平凡人去的地方,没有知识的傲慢、朴实的人,反而更容易进去。正如史威登堡说:

“要过着进入天堂的生活,其实不怎么困难。”

我们来分析一下史威登堡的这句话。人们对上天堂,通常都有如下的误解:就是要完全抛弃俗世、禁绝情欲、心心念念过着灵性生活。所以要先将财产或名声等等世俗的一切尽皆放弃,内心永远只想着神、救赎、永生之类的课题,每天过着专注祷告、打坐或冥想的修道生活才行。

史威登堡很明确地说:“事情不是这样。”

有一次,史威登堡曾在灵界遇上一个大发雷霆不断抱怨的新灵。内容如下:

“我活在人世时,抛弃了俗世的一切,到山里过着虔诚的修道生活。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相信那是通向天堂之路。但到灵界一看,我却连天堂的大门都进不了,怎么会这样?

史威登堡问他:

“天堂把你赶出来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说些什么?”

那灵用充满怨气的声音说:

“他们说我不但不关心他人,一生中还千方百计避开人群,这怎么能实践‘爱人’的精神呢?他们说我回避了爱人的义务、看不起想法与我不同的人们,还大放厥词地说自己一定会进天堂。他们说,我这辈子只为了自己而活。”

他踏进天堂之后就被赶了出来,最后只能跟在人世时一样孤独的生活,而且还是在地狱里。通向天堂之路,并不是修道院中的修道生活,反而要踏足在人类社会,过着与人深度交往、健全的社会生活才是。

在没有人群的地方,要怎么样才能实践“爱人”的教诲呢?处在拥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的群体中,才能真正实践爱人,不是吗?想进天堂,就更应该在社会中努力服务与奉献,更应该拥有一个工作岗位。其实职场就是最适合实践服务与爱人的地方。

此外,我们还要拥有健全的家庭。家人,也就是最亲近的“他人”“邻人”。对家人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邻人跟他人呢?如果没能认识神,就按着自己的良心来生活吧。良心就是神送到每个人心中的“神之使者”。总之,我们人类社会就是通向天堂的最佳修炼道场,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形成真爱人格的大量机会。

史威登堡说过:

“没有外在的社会生活而只顾着过内在的精神生活,就像住在一栋没有坚实地基的房子里一样。到后来地层会下陷、龟裂,总有一天连房子都会整个垮掉。”

健全的社会生活才是走向天堂的基础

史威登堡分析,人们在人世的生活有三个基本的层面,分别是道德层面、公民层面与灵性层面。

进入天堂之路,其实是在这三种层面上能保持平衡的生活。在社会上想当个好公民,必须负起公民应尽的义务,不去触犯法律;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公民与道德层面的生活要与信仰互相调和,没有信仰的人则必须在面对自己良心时毫无愧色。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社会生活受到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爱与对物质的爱所支配,因为这些是一切恶的根源。能做到这一点,就是脱离了俗世,反而入山修道却可能并未真正脱离俗世。

有一个虽小但不难做到的方法,就是下定决心为了别人日行一善。这里所谓的行善,并不需要做什么伟大的事情,给口渴的人一杯水就是爱。而忠实于自己的工作,也是件重要的事。要将自己的职业当作上天赐给的天职,以服务贡献他人的心去尽责。

史威登堡曾殷切的说:

“能进入天堂的生活并不困难,做一个好公民、遵守道德,不管有没有信教的人都做得到,是普遍性的生活准则。就算是坏人,也可以在表面上过着看来健全的社会生活。而真正决定善恶的,还是动机。只要动机是来自纯粹的良心、想要帮助别人,那就一定是善的。如果动机是自我中心,如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那就是恶的。

“重灵性的人会重视法度、主动遵守道德准则,重世俗的人则因为害怕法律或社会正义而遵守道德。前者的动机是出于爱,后者则是出于恐惧。天堂与地狱的岔路就是在此分歧的。”

史威登堡在他的名著《天堂与地狱》中提到:

“去追逐财富、美食、豪宅、外表打扮上的光鲜亮丽、获得生活上的享受与喜悦、花费时间精力去维持身心健康……这类世俗的事情其实做了也无妨。重点只有一个,就是心中时时怀着神(或者时时遵守着自己的良心),无私地去爱人、将快乐带给他们就行了。”

天堂并不是某类人的专利。天堂无限辽阔,比汪洋大海还大,就算人类未来繁衍的所有子孙全都进去也不会挤满。健全的社会生活,对家庭、同胞、国家、全人类的健全之爱,这一切合起来就是爱人、爱神。只要用正确的动机做一切事就行了。

在人世的生活到底是以神(或者说良心),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决定了人要去天堂,还是地狱。


上一篇: 简 介
下一篇: 简 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