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善和真理(第四部分)
有四种人:
⑴出于邪恶陷入虚假的人;非出于邪恶陷入虚假的人。
⑵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的人。
⑶处于真理,通过真理关注并倾向于良善的人。
⑷出于良善处于真理的人。
真理与良善的结合如同人生命从幼年时起的相继阶段;他先是科学地吸收真理,然后是理性地吸收真理,最后把真理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3203, 3665, 3690节)。它也像一个孩子:先成孕,住在子宫里,然后出生、长大,最后变得智慧(3298, 3299, 3308, 3665, 3690节)。它还像种子和土壤(3671节),像水与饼的关系(4976节)。人对真理的最初情感并非纯正的,但随着他被完善,它被洁净(3040, 3089节)。然而,非纯正的良善和真理可用来引入纯正的良善和真理,后来前者则被丢弃(3665, 3690, 3974, 3982, 3986, 4145节)。
*********************
(AC3203)当真理不再是记忆知识的事,而是变成生活的事时,对真理的情感就与属世人分离了。因为当真理变成生活的事时,这个人就会通过习惯充满它,如同他天生的性情或本性。当他这样充满它时,可以说它自动流入行为,无需他出于任何记忆知识或事实思想它。事实上,当它变成生活的事时,这真理就能掌控这些记忆知识或事实,并从中提取出无数确认或支持它自己的事物。一切真理都是这种情况;在最初阶段,它是记忆知识的事;但随着这个人年龄增长,它变成生活的事。这种情况就像小孩子学习走路、说话、思考,以及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作出明智的判断,或得出明智的结论。一旦这些活动通过习惯变成自愿,因而变成自发的,它们就会从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库中消失,因为它们现在会自动流出来,或是本能的。
当人们正在被主重生,或再生时,就构成他们关于属灵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的事物而言,情况也是如此。一开始,他们就像小孩子;那时,属灵真理对他们来说纯粹是记忆知识或事实,因为当他们正在学习教义事物,并将它们植入记忆时,这些事物无非是记忆知识或事实。但逐渐地,主把这些记忆知识或事实从记忆中一个接一个地召唤出来,并将它们移植到这个人的生命,也就是良善中,因为良善就是他的生命。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可以说一场转变就发生了;也就是说,这个人开始出于良善,即出于生命行事,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出于记忆知识行事。因此,凡正在新生的人在这方面都像小孩子;但他所吸收的事物都与属灵生命有关,好叫他不再出于教义或真理行事,而是出于仁爱或良善行事。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才第一次处于一种蒙福的状态,并处于智慧。
(AC3690)圣言所包含的历史故事的一切细节都是距离本质上的神性教义事物更为遥远的真理。然而,它们仍有助于小孩子和大一点的孩子。他们通过这些故事逐渐被引入关于真理和良善的更内在教义事务,最后被引入神性事物本身;因为这些故事的至内在就含有神性在里面。当年幼的孩子阅读它们,并由于纯真而充满对它们的情感时,与他们同在的天使就处于快乐的属天状态,因为主以对内义、因而对历史事件所代表并表示的事物的情感充满这些天使。正是天使所体验的属天快乐流入年幼的孩子里面,并使他们以这些故事为乐。为了使这第一个状态,也就是那些要重生之人的幼年期和童年期的第一个状态可以存在,圣言的历史才会被给出,并以这样的方式写就: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神性之物在里面。
仅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举出一例,就可以看出它们距离神性教义事物何等遥远。当有人刚开始仅仅知道神降临西乃山,将写有十诫的石版交给摩西,而摩西将它们打碎,于是神将这十诫又写在另两块石版上,并且他纯以这段历史为乐时,他的生活便由外在真理所主导,距离神性事物相对遥远。然而,后来,当他开始以其中所包含的诫命或戒律为乐,对它们拥有一种情感,并照之生活时,他的生活便由实际的真理所主导,但距离神性教义事物本身仍旧很远。因为他照着这些诫命所过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道德上正确的生活,生活在人类社会的所有人通过文明生活本身及其法律也都十分清楚这些戒律,如要敬拜至高无上的存在,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但正在重生的人会从这种相对遥远或道德上正确的生活被引离,进入更接近神性事物的生活,也就是属灵的生活。当这一切发生时,此人便开始想知道为何这类诫命或戒律会以如此神奇的方式从天上降下来,为何神用手指头将它们写在石版上;而事实上,它们都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也写在那些从未听过圣言之人的法律里面。当进入这种思维状态时,他若属于能重生的那类人,就会被主引入还要更为内在的状态,即被引入思考其中所隐藏的更深层次事物的状态,他对这些事物还不了解。当在这种状态下阅读圣言时,他会在先知书的各处,尤其在福音书中发现,这些戒律当中的每一条都含有还要更为属天的事物在里面。
以孝敬父母这条诫命为例。他发现,当人们新生,也就是正在重生时,他们便接受另一位父,然后成为祂的儿子,并且祂就是他们要孝敬的那一位;因此,这才是隐藏在这条诫命里面更内在的含义。他还逐渐得知这新的父就是主,最后得知如何孝敬,也就是敬拜祂,并且爱祂就是敬拜祂。当一个正在重生的人拥有这个真理并照之生活时,他便处于神性教义。这时,他的状态是天使的状态,他通过这种状态将他以前所知道的事视为像阶梯那样按次序相继到来,并从神性所流出的事物;而耶和华或主就在这阶梯之上,祂的使者沿着这这阶梯上上下下。因此,他将以前乐在其中的事物看作离他自己更遥远的阶梯。十诫中的其它戒律也一样(参看2609节)。
(AC3688补)我们以能重生的那类人为例,因为主预见他能重生,并且祂因预见到这一点,故也为此作准备。一开始,他还是个小孩子时,还不知道什么叫对邻舍的仁爱行为,因为他尚不知道何为仁爱,也不知道何为邻舍。结果,他因从圣言知道要周济穷人,并且凡周济穷人的,在天堂都会有赏赐,于是便向乞丐行善,胜过向其他人行善,因为他以为这些人就是圣言中所指的穷人。他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在街上行乞的人绝大部分过着无神、甚至罪恶的生活,他们蔑视与神性敬拜有关的一切,放任自己彻底闲散和懒惰。尽管如此,人若处在重生的第一个阶段,就会全心全意地帮助这些人。这些善行就是源于外在真理的良善,他的重生就始于这些良善。更为内在的良善真理因此流入这些行为,照着孩子所知道的认知而塑造这些行为。
但后来,他变得更加明智,就想向他认为穷乏困苦的所有人行善,但仍不将这类人当中的虔诚人和不虔诚的人区别开来。他以为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作为邻舍来看待。不过,当在这些问题上变得日益明智时,他就会加以区分,只向诚实善良人提供帮助。因为他知道,给恶人提供帮助就会伤害许多人,恶人会因他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而得着机会去害人。最后,他在重生时,就仅仅向善良的虔诚人行善。因为这时,他不是被他行善的对象所打动,而是被此人所具有的良善本身所打动。由于主存在于一切良善和虔诚中,因此他通过对良善的情感见证对主的爱。当此人处于这种仁爱时,他就重生了。
由此明显可知,相对于这种状态,他以前的状态是颠倒的。也就是说,他以之为良善的,其实并不是良善。然而,在重生之初,他仍必须行他以之为良善,其实并非良善的那类良善,因为那时,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仅止于此,并且除了他实际知道的真理外,仁爱的内层良善无法流入任何其它真理。由此也明显可知,内层良善一直存在并塑造它,并且这良善无法显现,除非此人凭借认知在良善与真理的性质上逐渐变得明智。
(AC3671)良善与真理如同种子和土壤。内层良善如同多产的种子,不过,只能被种在好土里。外层良善与真理则如同种子在其中变得多产的土壤。否则,这种子,也就是内层良善与真理就无法扎根。因此,人的理性先重生,因为种子就在其中;然后属世层再重生,以便给它们充当土壤(3286, 3288, 3321, 3368, 3493, 3576, 3620, 3623节)。由于属世层如同土壤,故良善与真理能在理性层里面繁殖增多。但是,如果它们没有土壤在某个地方,以便它们像种子那样扎根于其中,那么这一切是不可能的事。从这种对比可以如在一面镜子中那样看出重生的性质,以及它的奥秘何等得多。
理解并意愿良善与真理是理性层的功能,由此所产生的对良善与真理的直觉则如同种子;而知道并行出它们是属世层的功能。记忆知识和行为如同土壤。若一个人拥有对确证良善与真理的记忆知识的情感,尤其在行出它们时体验到快乐,那么种子就在其中,并且如同在自己适宜的土壤中那样生长。结果,良善繁殖,真理增多,它们不断从这土里冒出来,然后进入理性层并完善它。若一个人理解何为良善与真理,也从内在觉察到某种意愿的倾向,却不喜欢知道这些事,更不用说行出来了,那么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良善无法在理性层里面繁殖,真理也无法在理性层里面增多。
(AC3020补)属世心智不同于理性心智,并处于一个较低层级,而且行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一点从它里面的事物和它所发挥的功能可以看出来。它里面的事物就是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因而是各种各样的一切知识或认知,简言之,就是属于外部记忆或物质记忆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对此,参看2471, 2480节)。属世心智还包含一切想象力;想象力是人感官的更深层面,或人的内在感官意识,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尤其活跃。属世心智又包含一切属世情感,而属世情感是人和野兽所共有的。这一切表明属世心智的功能是什么。
但理性心智更为内在。它所包含的知识,也就是说,属于内部记忆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没有在人面前公开显明;相反,只要他活在肉身,它们是感知不到的(对此,参看2470-2474, 2489, 2490节)。一切思维能力,也就是对公平和公义,以及对真理和良善的感知也属于理性心智。此外,理性心智还拥有一切属灵情感;属灵情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性,并将人与野兽区别开来。理性心智从它里面的这些事物流入属世心智,并激活那里的事物,用一种眼光看待它们,以这种方式进行判断、形成结论。这两种心智截然不同,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对许多人来说,属世人掌控理性人,或也可说,外在人掌控内在人;只有在那些处于仁之良善,也就是允许自己被主引导的人里面,它才不掌权,而是服侍。
(AC3089)对一个即将重生的人来说,情况是这样:他对真理的最初情感是非常不纯的,因为该情感含有满足这样的功用和目的的欲望在里面,即:使真理服务于他自己,世界,天上的荣耀,等等;这些目的都是关注他自己,而不是共同利益、主的国度,更不是主自己。这种情感不可避免地先到来;但主会逐渐洁净它,直到最终可以说把虚假和邪恶扔到一边,并把它们驱逐至周边。然而,它们仍起到了达到目的的手段的作用。
(AC3982)人必需对拉班和雅各这两个人所代表的良善种类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必须记住,拉班所代表的良善具有这样的性质:它的用处是有限的,仅用来引入纯正的良善与真理;一旦履行完这有用的服务,它就被丢弃。该良善的性质早已描述过:它就像刚成形的果实的未成熟部分。汁液通过这未成熟部分被引入;一旦未成熟部分达到目的,它就会逝去,果实则通过其它纤维、最后通过输送真正汁液的纤维而成熟。
众所周知,人在童年早期和晚期会学习很多东西,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如同工具的它们学到更有用的东西,然后再通过这些学到还要更加有用的东西,直到最后学到与永生相关的东西;当他学到后者时,早先学到的东西就几乎被抹掉了。当某人正从主新生时,他以同样的方式被对良善与真理的各种情感所引领,这些情感并不是对纯正良善与真理的情感,只是有用处,能使人理解纯正的,然后使人能吸收它们。一旦他吸收了它们,先前的情感就会被遗忘并丢弃,因为它们只是充当工具。
*********************
此外,人通过真理被引向良善,没有真理不会被引向良善(10124, 10367节)。如果人不学习或接受真理,良善就无法流入,因此,人无法变得属灵(3387节)。良善与真理的结合照着知识的增长而发生(3141节)。每个人都照着自己的能力接受真理(3385节)。
属世人的真理是科学scientifics(3293, 3309, 3310节)。科学scientifics和知识knowledges就像容器(6004, 6023, 6052, 6071, 6077节)。真理是良善的容器,因为它们是良善的接受者(1496, 1900, 2063, 2261, 2269, 3318, 3365节)。
*********************
(AC3310)教义是属世人的内层真理,属世人的第一类真理是感官真理,属世人的第二类真理是记忆知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属世人的内层真理是教义。这些教义真理建立在记忆知识真理或事实真理的基础之上,因为人若不通过记忆知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就无法对它们形成并保持任何想法、观点或概念。而记忆知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反过则建立在感官真理的基础之上,因为没有感官真理,没有人能拥有记忆知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这后两种真理,即记忆知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和感官真理,由“一个懂得打猎的人”来表示;而教义真理由“田野的男人”来表示(注:创世纪25:27,和合本经文:以扫善于打猎,常在田野)。这就是这些真理在人里面彼此关联的次序。因此,一个人只有等到成年,并通过感官真理和记忆知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而拥有教义真理,才能重生,因为只有通过基于记忆知识的真理或事实真理和感官真理的观念,他才能证实教义真理。事实上,人所思想的一切,甚至最深的信仰奥秘,都自带某种属世或感官观念,尽管他通常不知道这类观念的真正性质。但在来世,如果他愿意,它们的性质就会呈现在他的理解力面前;甚至如果他很渴望,还会呈现在他眼前;因为在来世,这些事物能以一种可见的形式呈现在一个人的眼前。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真的。
(AC6004)至于被引入教会所知的记忆知识的真理,情况是这样:那时,教会的记忆知识就是其仪式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因为教会的一切仪式皆源于这些代表和符号,帮助教会成员理解仁之教义的记忆知识也是如此。他从这些记忆知识得知穷人、穷乏的、患难的、困苦的、受压迫的、寡妇、孤儿、寄居的、坐监的、赤身露体的、患病的、饥饿的、口渴的、瘸腿的、瞎眼的、聋子、残废的,以及他们将邻舍所分成的许多其它种类都是指谁。他们通过这种区分教导当如何实行仁爱。这就是那时其记忆知识的样子。但如今,这些记忆知识完全被抹去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当圣言提及上述人时,几乎没有人知道别的,只知道他们是字面上所指的人,如当提及“寡妇”时,就是指字面上的寡妇,当提及“寄居的”时,就是指字面上的“寄居的”,当提及“坐监的”时,就是指字面上的“坐监的”,等等。此处所提及的这类记忆知识在埃及蓬勃发展;这就是为何“埃及”表示记忆知识。属世真理,即“雅各”需要被引入这类记忆知识,这一点由雅各和他一切所有的都下埃及去来代表(注:创世记46:3,和合本经文:神说,我是神,就是你父亲的神,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为我必使你在那里成为大族)。
当真理被聚集到这类记忆知识中,以至于存在于它们里面时,就说真理被引入记忆知识。成就这一切是为了当一个记忆知识进入思维时,被聚集到它里面的真理同时被忆起。例如,当想起一个“寄居的”时,鉴于“寄居的”表示那些将要接受教导的人,故向这类人实行仁爱的各种方法就会立刻涌入脑海,也就是说,真理会涌入脑海。当想到其他人时,情况也一样。当记忆知识充满这些真理时,凡基于这些知识的思维就会扩散并传播得越来越广,同时抵达天堂的众多社群。
(AC6023)当记忆知识由真理来统治时,真理就被引入并聚集到记忆知识中;当真理被承认,因为主在圣言中就是这么说的时,记忆知识就被真理统治;此后,赞同它的记忆知识就能被接受,而反对它的记忆知识则被逐出。真理便以这种方式成为赞同它的那些记忆知识的主人,而不赞同的记忆知识则被弃绝。在这种情况下,人在出于记忆思考时,就不会被带入虚假,如在真理没有包含在记忆知识里面时的情形。因为记忆知识本身并非真理,而是凭它们里面的真理为真理。它们里面的真理如何,将自己呈现为记忆知识的真理一般就如何。因为记忆知识纯粹是一个容器(1469, 1496节),该容器既能接受真理,也能接受虚假,并且接受的方式大不相同,具有无限多样性。
以教会的这一记忆知识,即每个人都是邻舍为例。大量真理能被引入并聚集到这个记忆知识中,如以下真理:每个人的确都是邻舍,但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成为邻舍;就至高意义而言,处于良善的人就是邻舍,但同样以不同的方式,照着那良善的品质而为邻舍;邻舍来源于主自己,因此人们离主越近,也就是越处于良善,就越是邻舍;离主越远,就越不是邻舍;还有,一个社群或社区比一个人更是邻舍,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比一个社群或社区更是邻舍,但祖国在其它国家之前;教会比祖国更是邻舍,主的国又更加是邻舍;以及,当一个人为了他人,或祖国或教会等等的利益而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就是爱邻舍。由此可见,能被聚集到教会的记忆知识中的真理何等之多。事实上,它们如此之多,以至于很难把它们分为属,并将具体真理归到每个属中,以便人能区分和认识它。这是古代众教会所热衷做的事。
这个记忆知识同样能被大量虚假充满,当人们颠倒上述真理,说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邻舍;在每种情况下,邻舍都来源于自我;因此,人最近的邻舍就是最支持他,与他成为一体,由此在他自己里面呈现为他自己的形像之人;甚至说他的国家也不是邻舍,除非他能从中得到好处等等,没完没了时,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来。然而,记忆知识是一样的,即:每个人都是邻舍。但这个人用真理充满它,而另一个人却用虚假充满它。其它所有记忆也是如此。
(AC6071)如今教会的记忆知识是指那些属于圣言字义的事物。除非来自内义的真理被引入这些记忆知识,否则,心智就会受迷惑,陷入各种异端邪说;但是,一旦真理被引入它们,心智就不会受迷惑,陷入异端邪说。
例如,人若从圣言字义获知神会发怒、惩罚,将人引入试探,投入地狱,作恶,就有可能受迷惑,陷入关于神的错误观念,如:邪恶,因而与神对立的东西是从良善本身,也就是神那里出来的;而事实上,良善来自良善,邪恶来自邪恶。不过,如果内层真理被引入这记忆知识,如这一真理:正是人里面的邪恶使人发怒,将他引入试探、惩罚他,把他投入地狱,并且不断产生进一步的邪恶,那么他从字义所知的这个记忆知识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象。这个问题就像国家所立的法律,这些法律出自君王,但惩罚的痛苦却不能归因于君王,而是归因于那些作恶的人。
还有这个真理:地狱是一切邪恶的源头,并且被允许成为邪恶的源头;为了人的缘故,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人陷在邪恶中,他的生命就是由邪恶产生的;因此,他若不留在邪恶中,就无法处于自由,从而得以改造。然而,除了良善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从神来的,因为神在人允许的范围内将邪恶折向良善。
还有这一真理:信仰的最总体事物首先到来,后来必充满个体真理。下面这个总体记忆知识就是如此:所发生的一切事,无一例外,皆来自神,包括惩罚所带来的痛苦。至于这些痛苦以哪种方式来自神,这不得不等到以后才能获知;经许可所发生之事的性质和源头也是如此。
同样还有这一真理:对神的一切敬拜必始于神圣的敬畏,这种敬畏含有以下信仰在里面,即:神会奖赏好人,惩罚坏人。简单人和小孩子必须相信这一点,因为他们还不明白许可;他们的信仰遵照主的这些话:惟有能把灵魂和身体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 (马太福音10:28) 。所以,尽管一开始他们因为害怕不敢作恶,但伴随良善的爱却逐渐被引入,然后他们开始知道并发觉,除了良善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从神来的,邪恶来自他们自己,最后知道,一切邪恶皆来自地狱。
此外,天堂里的人发觉,除了良善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从神来的;而地狱里的人却说,一切邪恶皆从神来,因为是神允许的,祂没有移除邪恶。但作为回应,灵人界里的人被告知:如果邪恶真的从他们那里被拿走,他们就不拥有任何生命,陷入邪恶的世人也是如此。他们还被告知:他们里面的邪恶会照着律法自我惩罚,惩罚所带来的痛苦最终使他们避免作恶;对恶人的惩罚就是对善人的保护。
再加这一个:陷入邪恶的人,以及其敬拜是缺乏任何内在之物的外在之人,如犹太人,无论如何都要活在对神的畏惧中,并相信祂就是那实施惩罚的人;因为他们能出于对神的畏惧行善,却绝无可能出于爱行善,或说对神的畏惧能使他们行善,但爱却永远不能。当这些和其它许多真理被引入上述取自圣言字义的记忆知识时,这记忆知识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象。因为这时,该记忆知识变得像透明的容器,里面所盛的真理照亮这容器,使它看上去无非是一个总体真理。
(AC1496)对主来说,直觉真理打开了一条通往属天事物的道路。记忆真理或事实真理是一回事,理性真理是另一回事,而直觉真理又是一回事,它们一个接一个到来。记忆真理或事实真理是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的产物;理性真理是逻辑推理所证明的记忆真理或事实真理;而直觉真理则与“事情就是如此”的一种内在感知相联结。主在童年时期就接受这种真理,并且它在主里面打开了通往属天事物的道路。
(AC1495补)当一个人正在接受教导时,他会从记忆知识或事实发展到理性真理,然后再发展到直觉真理(就是通过更高的直觉所获知的真理),最后发展到此处“妻子”所表示的属天真理。如果他从记忆知识或事实和理性真理直接走向属天真理,而不是借助直觉真理这个媒介,那么属天之物就会遭受暴力,因为若不通过作为媒介的直觉真理,通过记忆知识所获得的理性真理就无法与属天真理联结。稍后(1496节)会看到何为属天真理,何为直觉真理。
为说明这里的情况,我需要说一说正确的次序。正确的次序就在于:属天的流入属灵的,使其适应并服务于自己;属灵的以同样的方式流入理性,使其适应并服务于自己;理性又以同样的方式流入记忆知识或事实,使其适应并服务于自己。当一个人正在童年早期接受教导时,次序的确是这样的,但表面上看却恰恰相反,也就是说,他看似从记忆知识或事实发展到理性事物或理性思考,从理性事物或理性思考发展到属灵事物或属灵观念,最后发展到属天事物或属天概念。他接受的教导之所以看似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开通往属天事物,也就是至内层的道路。所有教导都只是在打开这条路;随着这条路被打开,或也可说,随着这些容器被打开,这些实体按前面所说的次序流入彼此,即:源于属天-属灵事物或观念的理性事物或观念流入记忆知识或事实;然后属天-属灵事物或观念流入理性事物或观念;属天事物或观念则流入属天-属灵事物或观念。这些属天和属灵事物,或说更高类型的概念不断冲击人的心智,也为自己预备并形成正在被打开的容器。
(AC2269)真理越纯正和纯粹,就越容易充当来自主的良善能被引入的容器;而真理越不纯正和纯粹,来自主的良善就越难被引入真理。因为它们必须彼此对应,并且两者越彼此对应,就越结合在一起。良善决不能被引入虚假作为接受它们的容器,邪恶也决不能被引入真理作为接受它们的容器,因为它们具有相反的特征和性质,这一个会赶走那一个,如同赶走自己的仇敌;事实上,如果它们试图结合在一起,这一个就会吐出那一个;也就是说,良善会吐出邪恶,仿佛它是毒药;而邪恶也会吐出良善,仿佛它是催吐剂。主规定邪恶与良善之间存在这种敌对性,是为了防止它们混在一起的可能性,因为如果它们真的混在一起,人就会灭亡。对骗子和假冒为善的人来说,它们离结合在一起不远了;即便对于他们,主也小心翼翼防止它们结合。这就是为何在来世,骗子和假冒为善者的遭遇比其他任何人的都更可怕。
(AC3318)人无非是从主接受生命的一个器官或器皿,因为人不是靠自己活着的(290, 1954, 2021, 2536, 2706, 2886-2889, 3001节)。从主流入人的生命来自祂的神性之爱。这爱,或从这爱发出的生命流入并应用于人的理性和属世心智中的器皿。由于人与生俱来的遗传邪恶和他所获得的实际邪恶,他里面的这些器皿背对着所流入的生命。然而,只要流入的生命能调整这些器皿去接受它,它就会如此调整它们。理性人和属世人中的这些器皿就是那被称为真理的;而真理本身只是对这些器皿形状的变动和以不同方式产生这些变动的状态变化的感知,这些形状变动和状态变化在最精妙的有机物质中以无法形容的方式产生(2487节)。从主拥有生命,或系生命的良善本身,就是那流入并调整这些器皿的。
因此,当如刚才所述,形状在不断变化的这些器皿相对于流入的生命来说,朝后、颠倒和远离时,显然,它们必须重新定位以接受这生命,也就是说,必须由这生命来掌控。只要人仍处于他与生俱来,或他使自己所陷入的状态,这是决不能实现的。事实上,那时这些器皿并不顺服,因为它们顽固抵抗,并强硬反对支配那生命活动方式的天堂秩序。驱动它们的良善,就是它们所服从的良善是爱自己和爱世界所寻求的良善。这良善从它所包含的粗糙的热而使这些器皿具有这种品质。因此,它们在能变得顺服,并适合接受属于主之爱的任何生命之前,必须被软化。这种软化只能通过试探实现,因为试探会除去构成自我之爱、与自己相比对他人的蔑视,因而构成自我荣耀的元素,以及由此产生的仇恨和报复的元素。所以当它们通过试探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和征服时,这些器皿就开始屈服,并服从不断流入人的主之爱的生命。
自此以起,先是理性人中的良善,然后是属世人中的良善,开始与那里的真理结合,因为如前所述,真理只是对形状变动的感知,而这些变动取决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这些感知就是所流入的生命的产物或功能。这就是为何人通过试探,或也可说,通过属灵的争战重生,也就是被新造,之后接受不同于以前的一种性质或内在性情,换句话说,变得温和、谦卑、真诚,并从心里痛悔。由此可见试探所起的作用,即:它们不仅能使良善从主流入,还能使人里面的器皿变得顺服,从而使这良善与它们结合。因为真理是接受良善的器皿(参看1496, 1832, 1900, 2063, 2261, 2269节)。
*********************
良善通过一种内在途径,或通过灵魂流入人,而真理通过一种外在途径,或通过听觉和视觉流入人;它们在他的内层被主结合在一起(3030, 3098节)。真理从属世人中被提升,并被植入属灵人中的良善;真理就这样变成属灵的(3085, 3086节)。然后,它们由此流回属世人,属灵良善直接流入属世人的良善,但间接流入属世人的真理(3314, 3573, 4563节);对此的一些说明(3314, 3616, 3576, 3969, 3995节)。简言之,真理与良善在人里面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取决于他在生活上处于良善的程度和方式(3834, 3843节)。对属天人来说,结合以一种方式实现;对属灵人来说,则以另一种方式实现(10124节)。关于良善与真理的结合,以及它如何实现的详情(3090, 3203, 3308, 4096, 4097, 4345, 4353, 5365, 7623-7627节);以及属灵良善如何通过真理形成(3470, 3570节)。
*********************
(AC3843)凡不知道人之状态的,可能会以为一旦人具有这两类真理(注:内在真理和外在真理),或将它们存在记忆中,不但与外在真理的结合会实现,而且与内在真理的结合也会实现。然而,在此人照着它们生活之前,结合是不存在的,因为生活会显示结合是否已经实现。
这同样适用于从小就植入在某人里面的一切事物。也就是说,它不会变成他自己的,除非他照之行事,并且是出于情感这样行。因为当他出于情感行事时,植入在他里面的东西就会进入他的意愿。然后,它不再出于记忆知识或教义、而是出于某种他所不知的快乐,可以说出于他自己的性情或本性而被付诸行动。因为人皆通过反复实践或习惯而获得这种性情或本性,并且实践或习惯来自他所学到的东西。因此,在他所吸收的事物凭教义从外在人进入内层人之前,与真理的结合是不可能产生的。当它们存在于内层人中时,他不再出于感官记忆、而是出于他所获得的性情行事,直到最后它们自动流入行为中。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被铭刻在人的内部记忆中,由此所发出的事物看上去就像是天生的。这一点从人在童年时所学到的语言,以及从推理能力,同样从良知可以看出来。由此明显可知,教义的真理,甚至那些内层真理不会与人结合,除非它们属于生活。
(AC3470)真理的属世良善在被改造之前,不是属灵良善,也就是信之良善和仁之良善。如刚才所述(3469节),属世良善来自父母,而属灵良善来自主。因此,一个人若要接受属灵良善,就必须重生。当他正在重生时,一开始与他联合的是来自其它源头,而非纯正真理本身的真理;这些真理不会永久地粘附在他身上,仅仅充当引入纯正真理的手段。一旦纯正真理被引入,非纯正的真理就被分离出去。这种情况就像孩子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一开始,他们学习很多东西,包括很幼稚的那种,如游戏等等;但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智慧,而是让他们可以为接受通向智慧的有用事物而预备道路。一旦他们接受后者,前者就被分离出去,事实上被抛弃。这种情形也类似果实:果实在能接受甜汁之前,先充满酸涩的汁液,不纯正的酸涩汁液是引入甜汁的一种手段。一旦后者进入,前者就被驱散。
人心智的属世部分在经历重生时也是这种情形,因为属世良善是这样,它本身并不愿像一个仆人事奉主人那样顺从并事奉理性良善,而是想掌权。但为了使它可以被强制驯服和顺从,它通过各种洁净或荒废和试探的状态而备受侵扰,直到它的欲望削弱。这时,它被从主经由内在人而来的信与仁之良善的流注缓和,直到通过遗传所获得的良善逐渐被根除,一种新的良善被植入以取而代之。信之真理被引入这新的良善,就像新的纤维被引入人的心脏,而新鲜的液体就沿着这些新纤维被输送进来,直到新的心脏慢慢长大。
刚开始被引入的真理不可能来自纯正的真理源头,因为邪恶和虚假就存在于以前的良善,也就是属世良善里面。相反,它们是那种与纯正真理具有某种密切关系的貌似的真理或真理的表象;真正的纯正真理通过它们逐渐得到将自己注入的机会和地方。
(AC3570)理性层存在于内在人里面。属世层并不知道那里正在发生或处理的事,因为内在人在它的洞察领域之上。因此,凡过着一种纯属世生活的人,都无法知道关于他身上那些正在他的内在人,也就是他的理性心智中进行的活动的任何事,因为主在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重新安排这些活动。这就是为何人对自己如何重生一无所知;事实上,他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重生。不过,如果他很想知道,那就让他只注意一下自己的最终意图,或他为自己所计划的目的,他很少将他的意图或目的透露给任何人。如果他的意图或目的指向良善,也就是说,如果他关心邻舍和主超过自己,那么他就处于一种重生的状态。但如果他的意图或目的指向邪恶,也就是说,他关心自己超过邻舍和主,那么就让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未处于任何重生的状态。
一个人的生活目的或意图决定了他在来世哪个地方:良善的目的把他放在天堂里的天使当中;而邪恶的目的把他放在地狱里的魔鬼当中。一个人的目的或意图实际上就是他的爱,因为一个人会把他所爱的当作自己的目的。他的目的或意图因是他的爱,故构成他至内在的生命(1317, 1568, 1571, 1645, 1909, 3425, 3562, 3565节)。人里面的良善目的住在他的理性中,被称为良善方面的理性层或理性层的良善。主通过那里的良善目的或良善而重新安排属世层中的一切事物;因为目的就像灵魂,属世层则像这灵魂的身体。灵魂如何,围住它的身体就是如何,或说灵魂的性质决定了围住它的身体的性质;因此,良善方面的理性层如何,它所穿的属世层就如何,或说良善方面的理性层的性质决定了它所穿的属世层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