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通往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难

发布时间:2023-12-05
阅读:35 次




过通往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难.pdf



祷告:主耶稣,我们在天上的父,有些人以为上天堂很容易,只要信,单凭主的怜悯就足够了,通过学习真理,我们已经知道这种观念大错特错了,没有人单凭主的怜悯上天堂。但有些人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以为上天堂很难,需要抛弃一切世俗利益,终日虔诚地默想神、救恩、永生;在祷告、阅读圣言和宗教文献中度过一生。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要接受天堂的生活,人必须融入世界,履职尽责,参与各项事务,通过尘世的道德、文明生活接受属灵生活,这是唯一为天堂做好准备的途径。主啊,您的真理是我们生活的导航,指路的明灯;若不赐下这些宝贵真理,我们不知道在黑暗中跌撞到什么时候。感谢主赐给我们天上的财宝,求您将这真理刻在我们心里,融入我们的生命。阿们!

过通往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难

528.一些人以为过通往天堂的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属灵生活,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听说,人必须弃绝尘世,必须摆脱肉体和血气的情欲,必须过属灵的生活;他们将这一切理解为抛弃世俗的利益,尤其涉及金钱和声望的;终日虔诚地默想神、救恩、永生;在祷告、阅读圣言和宗教文献中度过一生。对于弃绝尘世,在灵里,而非血气中生活,他们就是这么想的。然而,我通过大量经历,以及与天使的交谈得知,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事实上,我已获知,那些弃绝尘世,在灵里以这种方式生活的人过着悲伤的生活,一种不接受天堂喜乐的生活,因为每个人死后的生活仍保持原样。相反,要接受天堂的生活,人必须融入世界,履职尽责,参与各项事务,通过尘世的道德、文明生活接受属灵生活。舍此途,属灵生命就无法在人里面得以形成,或他的灵无法为天堂做好准备;因为过一种内在生活,同时却没有过一种外在生活,就像住在一个没有地基,逐渐下陷、开裂并破碎,或摇摇欲坠直至倒塌的房子里。

529.当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并探究人的生活时,就会发现人的生活分为三种,即:属灵的、道德的、文明的,这三种生活彼此截然不同。因为有人过着文明的生活,却未过道德和属灵的生活;有人过着道德的生活,却未过属灵的生活;有人则过着文明的生活、道德的生活,同时又过着属灵的生活。后者便过着天堂的生活;而前者则过着脱离天堂生活的尘世生活。由此可见,首先,属灵的生活并不是一种脱离属世生活或尘世生活的生活,而是与这种生活结合,如灵魂与其身体结合那样;若脱离尘世生活,就像住在一个没有地基的房子里。事实上,道德、文明的生活是属灵生活的活动层面,因为良好的意愿是属灵生活的本质,良好的行为是道德、文明生活的本质;若后者脱离前者,属灵生活就只由思维和言语构成,意愿则因没有支撑而消退。然而,意愿才是人真正的属灵部分,或人的实际属灵实质。

530.接下来我要说明,过通往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难。谁不能过文明、道德的生活?毕竟,人从小就被引入其中,从世间的生活知道它。此外,每个人,无论善恶,都过着这种生活;因为谁不想被称为诚实?谁不想被称为公义?表面上看,几乎每个人都显得诚实、公义,甚至似乎在心里也是诚实、公义的,或似乎出于真正的诚实、公义行事。属灵人要以同样的方式生活,像属世人一样轻易做到;唯一不同的是,属灵人相信神性,行事诚实、公义不仅仅是因为如此行符合文明、道德的法则,还因为这也符合神性律法。属灵人在凡他所行的事上都会想到神性事物,故与天堂天使相通;并且越与他们相通,就越与他们结合;他的内在人由此被打开,就其本身而言,这内在人就是属灵人。当人进入这种状态时,他就被主接纳并引导,尽管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然后,凡他所行的属于道德、文明生活的诚实和公义之事,都是出于一种属灵动机而行的;出于属灵的动机行诚实、公义,就是出于诚实和公义本身而行之,或发自内心行之。

表面上看,他的公义、诚实与属世人,甚至邪恶的属地狱之人的没什么两样;但就内在形式而言,它们完全不同。恶人行事公义、诚实,只是为了自己和世界;因此,若非害怕法律和处罚,或丧失名声、荣誉、利益和生命,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行事不诚实、不公义;因为他们既不畏惧神,也不害怕任何神性律法,因而缺乏任何内在约束;因此,他们会利用各种机会去欺诈、掠夺和毁掉别人,并且还以此为乐。其内在性质从来世像他们那样的人身上看得尤其清楚;在来世,每个人的外在都被拿走,他最终在其中活到永远的内在则被打开。那时他们因行事不再有外在约束,也就是刚才所说的对法律和丧失名声、荣誉、利益和生命的畏惧,所以行事疯狂,对诚实、公义嗤之以鼻。

相反,那些由于神性律法而行事诚实、公义的人,当其外在被拿走,只留下其内在时,行事便有智慧,因为他们与天堂天使联结,与天使分享他们的智慧。由此可见,首先,当内在人,也就是意愿和思维,与神性联结时,属灵人的文明、道德生活可以完全像属世人的文明、道德生活。

531.此外,属灵生活的法则,文明生活的法则和道德生活的法则都在十诫中阐明。头三条诫命包含属灵生活的法则,接下来的四条诫命包含文明生活的法则,最后三条诫命包含道德生活的法则。表面上看,纯属世人也照着这些诫命生活,和属灵人一样;因为他同样敬拜神性,去教会,听讲道,面容虔诚,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见证,不骗取同伴的财物。但他做这一切只是为了自己和世界,是为了装样子。这种人的内在便与表面的形像直接相反,因为他从心里否认神性,在敬拜中假冒为善;当他私下里独自思想时,便嘲笑教会的神圣事物,认为它们只是用来约束简单群众。

因此,他完全脱离天堂,不是一个属灵人,故也不是一个道德人、文明人。因为他虽不杀人,却仇恨一切反对他的人,并由于仇恨充满报复欲,因而若非受到他所畏惧的世间法律和外在束缚的约束,必要杀人。由于这就是他所渴望的,故可知他一直在杀人。他虽未奸淫,却以为奸淫是没有错的,故一直是奸淫者,并且只要有能力、有机会,就会犯奸淫。他虽不偷盗,却贪恋别人的财物,并不认为欺骗和诡诈是违法的,故在意图上一直在偷盗。这同样适用于涉及道德生活的其它诫命,即作假见证、贪恋别人的财物。凡否认神性,没有基于宗教信仰的良心之人都是如此。其性质从来世具有这种秉性的人清楚看出来,因为在来世,他们的外在被除去,他们被引入其内在。由于那时他们脱离天堂,所以他们的行为与地狱一致;因而与地狱之人为伍。

那些从心里承认神性,在生活行为中尊重神性律法,完全照十诫中的头三诫,如照其它诫命一样生活的人就不同了。当这种人的外在被除去,他们被引入其内在时,他们要比在世时更有智慧;事实上,进入其内在就像从黑暗进入光明,从无知进入智慧,从悲伤的生活进入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在神性里面,因而在天堂里面。我提及这一切是为了叫人们知道这种人是什么样,那种人是什么样,尽管他们表面上过着一样的生活。

532.众所周知,思维趋向于意图所引导的地方,或去往人所指的地方。事实上,思维是人的内在视觉,在这方面类似于外在视觉,即:它指向或瞄准到哪个点,就转向并居于哪个点。因此,当内在视觉或思维转向并居于世界时,结果就是,思维变得世俗;当转向自我和自我荣耀时,它变得物质化,是属血气的;但当转向天堂时,它就变得属天。所以,它若转向天堂,就被提升;若转向自我,就从天堂被拽下来,沉浸于物质和肉体;若转向世界,也会远离天堂,分散到那些呈于属世视觉的物体当中。

人的爱构成人的意图,将其内在视觉或思维指向它的物体;因此,自我之爱将它锁定在自我及其物体上,尘世之爱将它锁定在世俗物体上,而天堂之爱则将它锁定在天堂物体上。若知道爱,就能知道构成心智的内层状态;也就是说,爱天堂之人的内层被提升向天堂,向上被打开;而爱世界或爱自己之人的内层则向上被关闭,向外被打开。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当心智的高层区域向上被关闭时,人就再也无法看见属天堂和教会的物体,这些物体对他来说处于黑暗;凡处于黑暗的,要么被否认,要么不被理解。这就是为何那些爱自己爱世界高于一切的人从心里否认神性真理,因为他们心智的高层区域被关闭了;他们即便凭记忆谈论它们,也不明白。此外,他们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和对待世俗、物质事物的一样。既如此,他们就只能思想经由物质感官进入的事物,唯独以这些事物为乐。他们的感官体验还包括大量肮脏、淫秽、亵渎和邪恶的东西,它们无法被除去,因为来自天堂的流注不可能进入他们的心智,如刚才所说的,他们的心智向上被关闭了。

将人的内在视觉或思维聚焦起来的意图就是他的意愿;因为人的意愿决定了人的意图,人的意图决定了人的思维。因此,当人的意图指向天堂时,他的思维就专注于天堂,其整个心智连同思维也专注于天堂,因此这就是在天堂;他从天堂俯视在他之下的尘世事物,如同一个人从房顶向下看。所以,心智内层敞开的人能看见自己里面的邪恶与虚假,因为这些在属灵心智之下。相反,内层没有敞开的人则看不见自己里面的邪恶与虚假,因为他不是在它们之上,而是在它们里面。由此可推断出人的智慧和疯狂各从何而来,以及死后,当人照其内层意愿、思考、行动和说话时,他会是什么样。我说这一切也是为了清楚表明人的内层是何性质,无论他表面看上去和其他人多么相似。

533.由此可见,过天堂的生活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难,因为这只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当有诱惑人的事出现时,他知道这是不诚实或不公义的;当他的头脑对此清醒时,他有必要思想这种事不可以做,因为它反对神性诫命。人若习惯如此思考,并由此建立一种如此思考的习惯,便逐渐与天堂联结;他越与天堂联结,其心智的高层区域就越被打开;而这些区域越被打开,他就越能看见不诚实或不公义的事;越能看见这些邪恶,它们就越能被驱散,因为在被发现之前,邪恶无法被驱散。人能进入这种状态,因为他有自由;事实上,谁不能以这种方式自由思考?然而,一旦这个过程开始,主便将人里面的一切良善都活跃起来,或说在他里面施行奇迹,不仅使他看到邪恶就是邪恶,还使他不去意愿它们,最后远离它们。这就是主说这些话的意思:

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30)

不过,必须要意识到,如此思考并抵制邪恶的难度随着人出于其意愿作恶的程度而增加,因为他在同等程度上习惯于这些邪恶,直到对它们视而不见,最终喜欢上它们,并出于其爱之快乐使之合理化,利用各种虚假确认它们,声称它们是可允许的,是良善。这就是那些在少年时期毫无节制地沉溺于各种邪恶,同时从心里弃绝神性事物之人的命运。

534.通往天堂的路和通往地狱的路曾被指给我看。有一条大道伸向左边或北方,只见许多灵人沿着这条道走;但从远处看,只见一块巨石在那条大道的尽头。然后有两条路从这块巨石岔出,一条向左,一条向右,方向正好相反。左边的路又窄又小,从西方绕到南方,从而进入天堂之乐。右边的路又宽又大,倾斜而下,通向地狱。起初,所有人似乎都走在同样的路上,直到他们来到两条路尽头的巨石之处。一到此处,他们便分道扬镳;善人转向左边,踏上通向天堂的窄路;而恶人因看不见交叉口的巨石而跌倒在上面并跌伤了;起来以后,他们沿着大道朝通往地狱的右边狂奔。

后来,这一切的意义被解释给我。第一条路,也就是那条大道,上面既有善人,也有恶人,他们一起行走,如朋友那样彼此交谈,并且他们之间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这代表从表面上看,人们都过着诚实、公义的生活,并且他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将恶人绊倒,使他们由此奔向通往地狱之路的交叉口或拐角处的石头代表神性真理,那些注视地狱的人弃绝这神性真理;就至高意义而言,这石头表示主的神性人身。但那些承认神性真理,也承认主的神性之人则沿着通往天堂的路走。这再次向我表明,就外在而言,恶人和善人过着一样的生活,或走在同样的路上,也就是说,这种人和那种人一样容易;然而,那些发自内心承认神性的人,尤其教会中那些承认主的神性之人被引向天堂;而那些不承认的人则被引向地狱。

在来世,路代表从人的意图和意愿发出的思维;路在那里照着这些意图的思维而显为可见;每个人所走的路线,都沿着他从意图所发出的思维。因此,灵人及其思维的品质从他们的路径就能得知。这也清楚表明主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3-14)

引到永生的路是窄的,不是因为它难走,而是因为找着的人少,如此处经上所说的。我所看到在共同所走的那条大道尽头的拐角处,并由此岔出方向截然相反的两条路的那块巨石,说明了主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经上记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凡跌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路加福音20:17-18)

“石头”表示神性真理,“以色列的磐石”(撒母耳记下23:3)表示主的神性人身;“匠人”表示属教会的人;“房角的头块石头”是指那两条路所在之地;“跌”并“跌碎”是指否认并灭亡。

535.在来世,我蒙允许与一些曾远离世俗事务,好以虔诚和神圣的方式生活的人交谈过,也与一些曾以种种方式苦待自己,以为这就是抛弃世界,制服肉体私欲的人交谈过。然而,这些人大多由此过上一种郁郁寡欢的生活,远离了只有融入世界才能拥有的仁爱生活;所以,他们不能与天使相联,因为天使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是由有价值的活动,也就是仁爱的行为构成的。此外,那些过着远离尘世工作的生活之人有一种强烈的功德感,不断渴望天堂,以为天堂的喜乐是对他们的赏赐,完全不知道何为天堂的喜乐。当这种人与天使同在,并被带入他们的喜乐(这种喜乐毫无功德感,而是在于积极的劳动和实际的服务,在于由此实现的良善所产生的幸福)时,他们困惑了,仿佛遇见了与其信仰格格不入的东西;他们因不接受这种喜乐,故只好离开,与在世时过着同样生活的人来往。

还有一些人表面上过着神圣的生活,经常上教会,在那里祷告,苦待自己的灵魂,同时却不断思想自己,想着如何比别人更有价值,更值得尊重,最终死后被尊为圣徒。在来世,他们并不在天堂,因为他们做这一切,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由于他们以沉浸于其中的自我之爱玷污了神性真理,所以其中一些人如此疯狂,以至于视自己为神;因而在地狱的同类当中。有些人精明、狡诈,在骗子的地狱。这些人利用狡猾的伎俩和诡计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引诱普通百姓相信他们拥有神性的圣洁。

这其中包括许多天主教圣徒。我蒙允许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交谈,并清楚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包括他们在世时的生活,以及后来的生活。我提及这一切是为了叫人们知道,通往天堂的生活不是退离世界的生活,而是融入世界的生活;虔诚的生活若脱离了只有在世界才有可能的仁爱生活,根本不会通向天堂;仁爱的生活才能通向天堂;仁爱的生活就是在每项职责、每项交易和每项工作中都出于内层,也就是出于天堂的动机行事诚实、公义;每当人行事诚实、公义时,这种动机就在这种生活中,因为如此行符合神性律法。这种生活并不难。相反,脱离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才是难的;人们多么以为这种生活将人引向天堂,它就多么将人引离天堂。

注:1、对此,再补充《属天的奥秘》中的一些相关内容。AC8252, 8253.脱离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一无所成,与仁爱联结才能有所成就。属灵教会成员当追求虔诚的生活,还当追求仁爱的生活;这二者必须结合在一起。脱离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一文不值;但前者与后者一起就有了一切价值。虔诚的生活在于以敬虔的方式思考和说话,留出大量时间进行祷告,并且在祷告期间要谦卑行事,常去敬拜的地方或教会,在那里以虔诚的心态听讲道。每年数次参加主的圣餐礼,在教会所设立的其它一切礼拜仪式上也一样。但仁爱的生活在于发挥功用或说履行有用的服务。

2、我们在此重点说一下赏赐或回报的问题,因为人在实践仁爱,行出善事的过程中,很容易生发出这种赏赐或回报的心态,从而玷污所行出的仁爱或善事。

AC3816.“赏赐或回报”经常在圣言中被提及,在内义上无非表示结合的手段。原因在于,天使完全不愿听到有关由于他们里面的什么东西而得赏赐或回报的任何话。事实上,他们极其厌恶为了任何良善或善行而得赏赐或回报的观念。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的自我或自己的东西无非是邪恶,因此,他们出于自我或自己的东西所做的任何事,都含有赏赐或回报的反面在里面。天使还知道,一切良善皆源于主,从主流入,而这一切唯独出于仁慈。因此,他们并不是因为始于自己的东西而思想赏赐或回报。事实上,当由于良善而思想赏赐或回报时,良善本身就不再是良善。因为那时,自私的目的立刻就会粘附上去。并且,这目的越是粘附,就越引入一种否认,即否认良善源于主,并出于仁慈被赐下。结果,它会移除良善的流注,当然也会移除天堂和存在于良善及其情感中的幸福。对良善的情感,也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就包含幸福快乐在里面。这些就存在于情感和爱本身里面。出于情感及其幸福行事,同时又为了赏赐或回报这样行,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动机。这就是为何当“赏赐或回报”在圣言中被提及时,天使根本感知不到任何赏赐或回报,只感知到主出于仁慈而白白恩赐的东西。

尽管如此,对那些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来说,赏赐或回报可作为结合的一种手段;因为那些尚未被引入良善及其情感,也就是尚未完全重生的人不可避免地思想赏赐或回报,因为他们所行的良善,并不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而是出于对自己的幸福、快乐的情感,同时出于对地狱的恐惧而行出的。但当人正在重生时,这一切会颠倒过来,变成对良善的情感。当变成对良善的情感时,他就不再关注赏赐或回报了。

这一点可通过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一个热爱自己的国家,对它充满感情,以出于善愿促进它的福祉为快乐的人,若在这样行时受阻,就会感到痛惜,并请求给他机会去促进它的福祉。因为这就是其情感的目标,因而是其快乐、幸福的源头。事实上,这种人会得到荣耀,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因为对他来说,这些是他借以服务自己国家的手段,即便这些荣耀和岗位被称为赏赐或回报。但那些对自己的国家没有感情,只对自我和世界有感情的人则为了地位和财富而行事,地位和财富也是他们的目的。这种人把自己置于国家之前,也就是说,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前,相对来说是卑鄙的。然而,比起其他人,他们更想让人们看到,他们所行的一切,都是出于真诚的爱而行的。不过,当私下里思想这一切时,他们就会否认人能出于这种爱行事,并且惊讶于任何人都能这样行。那些在世时对自己的国家和公众利益持这种态度的人,到了来世对主的国度同样持这种态度,因为每个人的情感或爱都会跟随他,而情感或爱构成每个人的生命。

AC6388-6393.在创世记49章中,“以萨迦”表示从行为或工作中所获得的赏赐或回报。在原文,“以萨迦”表示“工价”或回报。“以萨迦”之所以在这一章表示从行为或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而之前却表示相爱,是因为“以萨迦”在此表示那些处于某种表面相爱,也就是某种表面的对邻之仁的人。但他们想要因他们所做的善行而获得回报;因此,他们不仅玷污,还扭曲了真正的相爱,或仁爱;因为处于真正相爱的人在向邻舍行善时,便进入他们的快乐和赐福中;他们再没有更多渴求。这种快乐和赐福本身就是回报;在来世,它会变成天上的喜乐和幸福,从而变成他们的天堂本身。因为当天上那些处于这爱的人履行有用的服务或发挥功用,向他行善时,就会感受到如此充分的喜乐和幸福,以致他们觉得那时自己第一次身处天堂。这种感觉是主赐给他们的;祂照各人所履行的有用服务或所发挥的功用而将它赏赐给各人。

不过,他们一思想回报,哪怕思想他们早已获得的真正回报,也会使得这爱变得不洁,并败坏它。原因在于,那时他们想的是自己,而不是邻舍,也就是说,想的是如何使自己幸福,而不是如何使他人幸福,除非他们自己能从中受益。因此,他们将对邻之爱转变为对自己的爱;他们越是这样做,出于天堂的喜乐和幸福就越无法传给他们,因为他们将来自天堂的幸福流注集中到自己身上,而不是转给他人。他们就像不反射光线,而是吸收光线的物体。反射光线的物体会照亮、发光;而吸收光线的物体则不透明,根本不发光。因此,像这样的人会从天使社群那里被分离出去,和那些与天堂无份的人一样。

那些为了回报而行善的人虽履行有用的服务,或发挥功用,行事就像仆人,但他们却属在主国度中那些占据最低位置的人之列。因为除了那些能回报他们的人外,他们不将传给他们的良善施与任何人。他们忽视最需要帮助的其他人,即便帮助他们,向他们行善,也是为了能得到主的赏赐。因此,他们将自己所行的视为功德,从而视主的怜悯为他们所应得的。他们就这样远离谦卑,并且离谦卑多远,离从主经由天堂所获得的赐福和幸福就有多远。由此明显可知,在来世,这种人虽履行有用的服务或发挥功用,但却是最低级的仆人。

只以回报为目的而行善的人绝无可能知道行善却不思回报具有如此大的幸福,以至于它就是天上的幸福本身。他们不知道的原因在于,在他们看来,幸福在于爱自己的快乐;一个人越是在这爱里面看见快乐,就越看不见天堂之爱里面的快乐,因为这二者是对立面。出于自我之爱的快乐会完全毁灭出于天堂之爱的快乐。它将这快乐毁得如此彻底,以至于人们全然不知何为天上的快乐;即便被告知它的性质,也不相信,甚至会否认。

我蒙允许通过来世的恶灵知道这一点;他们活在世上时若不是为自己,就不向他人或自己的国家行善。这种人不相信不以回报为目的的行善有什么快乐可言;因为他们以为若没有回报的目的,一切快乐都不复存在。若进一步被告知,当这种快乐中止时,天上的快乐就开始了,他们闻言目瞪口呆。当他们听说,天上的快乐通过人的至内层流入他里面,使他的内层充满无法形容的幸福时,更是目瞪口呆,声称他们无法理解。事实上,他们说,他们不想要这快乐,他们以为如果他们丧失了爱自己的快乐,其处境就会极其悲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被剥夺生命的一切喜乐;他们还把那些处于不同状态的人称为简单人。那些做事带有回报目的的人和这些人没什么两样;因为他们做善事是为了他们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也就是说,他们在其中关注的是自己,而不是邻舍,也不是自己的国家,亦不是天堂和主,除了那些有义务为他们服务的人之外。

进一步考虑存在于不思回报的善行中的幸福,要知道,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不思回报而行善就是天上的幸福。因为除了升职,被别人服侍,有大量财富,过一种享乐的生活外,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它幸福可言。还有超越这些东西、充满人之内层的幸福存在,因而有一种天堂的幸福存在,这幸福就是真正仁爱的幸福;对此,他们极度无知。问问当今智者,他们知不知道这就是天堂的幸福。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人弃绝善行,以为行善却没有通过行善赚取功德的意图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不知道那些被主引导的人只渴望行善,压根就没有通过行善赚取功德的想法。主赐给那些正在重生之人的新意愿就带有这种心态;因为这新意愿就是住在人里面的主。

至于那些因自己所完成的工作而想要回报的人,要知道,他们从不满足,如果没有得到比别人更大的回报,就会愤愤不平;他们若看见别人比自己更蒙福,就会伤心、报怨。他们认为真正的赐福并不在于内在之物,而在于外在之物;也就是说,在于显赫,拥有统治权,被天使服侍,因而在于比天使优越,因此是天堂里的首领和大人物。而事实上,天堂的赐福并不在于想要拥有统治权,被别人服侍,而在于想去服侍别人,成为最小的;正如主所教导的: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进前来,说,赐我们在你的荣耀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要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要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不是要受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马可福音10:35-45)

主在路加福音中教导,天堂属于那些不以回报为目的而行善的人: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回请你,你就得了报答。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路加福音14:11-14)

“到义人复活的时候所得着的报答”就是从行善不思回报而来的内在幸福,当人们履行有用的服务,或发挥功用时,就会从主获得这种幸福。那些不思回报,只喜欢服务的人越喜欢行善,他们所履行的服务或所发挥的功用就越珍贵。事实上,他们比其他人更伟大、更有权柄。

那些为了回报而行善的人也说,他们因从圣言知道他们要在天堂成为最小的;但那时他们想的是,通过如此说他们可以成为大的,所以他们还是有同样的目的。但那些行善不思回报的人是真的不想显赫、优越,只想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