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357.关于谁能进天堂,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穷人能进天堂,富人不能;有的认为人不论贫富都能进天堂;有的认为富人必须放弃财产,成为穷人,才能进天堂。
通过与天使交流和交往,我能肯定,富人进天堂和穷人进天堂一样容易,没有人会因富有而被拒绝,也没有人会因贫穷而被接受。进天堂的既有富人,也有穷人,而且很多富人享受更大的尊荣和快乐。
358.首先,我们当知,人完全可以追求财富,积累资产,只要不是通过诈骗或作恶而获得。人完全可以享受美食,只要不沉溺其中。人完全可以住符合其条件的大宅,也完全可以聊天娱乐,谈论世事,根本没必要摆出哀伤的面孔,耷拉着脑袋,以示虔诚,大可以快快乐乐地生活,也没必要向穷人施舍,除非心有感动。
简单地说,我们完全可以像平常人一样生活,这并不妨碍我们上天堂,只要保持对神的正见,以真诚正直待人。人的品性由他的情感和思想决定,外在的言行从思想和情感产生,因为行为就是意愿的行使,言语就是思想的表达。
人将照各自的行为受审判,意思是人将照产生其行为的情感和思想受审判。因为行为若脱离情感和思想,就什么也不是。它的品质完全由情感和思想决定。
例如,有人仅仅因惧怕法律、害怕丧失名利地位而真诚待人,不行欺骗。若无外在的恐惧约束,他必尽其所能行骗。他的思想和意愿中藏着欺骗,尽管行为上看似真诚。既有欺骗在内,就有地狱在内。
相反,人若真诚待人,不行欺骗,是因这违背神,冒犯人,那么即使他有机会行骗,也不愿意行骗。这两种行为表面相似,实质却大不相同。
359.人表面的行为可以相似,只要心里承认神,愿意服务他人,我们大可以成为富人,在衣食住行上讲究,使之与身份职业相称,也大可以享受快乐,为职业、事业、身心健全的缘故参与世间事务。
由此可见,行天堂之路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难。唯一的困难在于寻找抵挡我欲物欲的能力,防止此二欲得势,因为它们是一切邪恶的根源。
360.我曾与一些死后的人交谈,他们生前曾逃避世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希望通过离群索居而专注于冥想,以之为通往天堂之路。但在灵界,他们的精神却甚忧郁。他们躲避与其性情不同的人,抱怨没有获得比别人更大的快乐。
他们认为自己配得,对别人漠不关心,逃避用于与天堂结合的与人为善的责任。他们比别人更向往天堂,可是当他们被带到天使当中,却制造不安,干扰天使的快乐。于是他们分开,分开以后,他们去到荒凉之地,过着与生前一样的生活。
人只有在尘世才能为天堂做好准备,因为人的情感,其最终表现是在尘世。情感若不在与人交往中自我表现,流入行动,就要窒息,直至不关心邻舍,只关心自己。
由此可见,与人为善的生活——在一切举动和责任中按公平正直行事,将人引向天堂,缺乏仁爱的所谓虔诚却不能。这意味着仁爱的行为及其带来的利益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产生,逃避日常生活则不然。
让我用实际经历来作说明。很多在世时曾忙于生意而变得富有者,如今在天堂。但是,有地位并通过地位而变得富足的,进入天堂的不如前者多。因为后者在执行公平公义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地位,将他们诱入我欲和物欲中,使其情感和思想脱离天堂,转向自己。因为人若陷入我欲物欲中,专注于自己和世界,便与神疏远,背离了天堂。
361.富人在天堂的情况大致如下。他们比一般人更享有尊荣,有的住在宫殿,其中的一切皆如金银闪光。他们拥有所需的一切,以建设实用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心并不关注这些,只关注有用的行为。
对于他们,金银只是一个影子,有用的生活才是目标。因为在世时,他们乐于做有用之人,金银只是发挥作用的工具。在天堂发光的正是“用”,用之善如金,用之真如银。他们在世时怎样发挥作用,决定了他们在天堂的财富、快乐、幸福。
良善有用的行为包括为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所需,为国家和人民谋取丰富的资源。在利益人的事业上,富人比穷人的作为要广泛得多。这些行为有益,也在于它们能使人心脱离懒散。
懒散的生活是有害的,因为在这种生活中,人的思想更容易落入与生俱来的恶欲当中。这些有用的行为,若有神在其中,就是说,人若专注于神和天堂,将这些行为视为善,将财富仅仅视为工具,便是良善的。
364.穷人进天堂,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他的生活。无论贫富,人的生活方式将跟随他。对于任何人,神的怜悯没有分别。生活良善的人被接受,生活败坏的人被拒绝。
事实上,贫穷和财富一样,也能引人背离天堂。很多穷人不安于贫穷,贪心极重,以财富为福,既未得偿所愿,便怀恨在心,怪罪于神。他们觊觎别人的财产,只要有机会,就想骗取之,活在污浊的快乐中。
安分守己,工作上勤勉细心,热爱工作,拒绝懒散,行为诚实可靠的穷人却不同。有时,我与一些信神的乡村百姓交谈,他们在世时曾诚实正直地生活。由于他们渴望明白真理,就不断追问什么是仁,什么是信,因为他们在世时常听说信,到了灵界又常听说仁。
他们被告知,仁有关生活,信有关教义,就是说,仁是愿意按公平正直行事,信则是思考什么是公平正直,信与仁并行,正如教义与生活并行,或如思想与意愿并行。当人愿意按所思想的公平正直行事,信就成为仁。至此,两者不再是二,而是一。这些他们都能领会,也为之欢喜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