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唯一性
凭借圣言之光,史威登堡认识到神在位格和本质上的唯一性,耶稣是神降临人间,圣灵是创造美善和福乐的无限大能。在人类历史上,耶和华成柔和地成就了伟大的工程,正如祂默默地将光明洒向人心和自然。神性最可靠的印证之一,就是祂的宁静和自隐。当神使自己成为“有限”,生为孩子,除了牧人听见天使歌唱,山上显出一片光明,并东方闪耀一颗明星,祂没有别的荣耀。祂甚至不是一个有着完美形体和身量的成人,而只是一个躺在马槽里的孩子。
祂看起来和别的孩子一样,智力和身体的成长也属平常。当我们追寻祂一生的时光,发现祂只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同样凭劳动获取所需,和百姓一起走过湖岸山丘。然而祂被称为“以马内利”,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1:23)。
这个事实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不领会这一点,圣经就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若领会这一点,我们就能欢喜领受一位神的观念,又无需否认反要无限高举耶稣基督完美的人格——千百年来,无数心灵殷切向往的人格。
人皆当爱慕祂人的形像,
无论犹太人,非犹太人,
只要有慈悲、仁爱、怜悯之处,
就有神的同在。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神的形像》
这种神观,如同太阳的热、光、能三重荣耀,叫人欢喜踊跃,也正如看见一个灵魂、心智、身体的完美平衡,或看见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完美次序,令人心满意足。
这是一个多么合理、简明、合乎万物形态的观念!然而,为播撒这个观念,期待它能生长兴旺,史威登堡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在三位一体和唯信称义的问题上,他根除了论证和臆测上的诸多累赘,正如培根以直接观察自然的方法取代了学术性的演绎推理。他们都接受了永恒真理的感召。面对一个新时代的艰难和孤独,他们迎难而上。面对公众的敌视,他们坚持己见,唯愿自己能为将来的时代提供一个更准确可靠的方向。
神无限的良善
在神的唯一性方面,史威登堡为纠正旧观念而提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宝贵,在于它能给人一种洞见,以区分真正的神性与错误的圣经解读和为欲望驱使之人所施加给神的可厌形象和属性。下面这段话摘自《正信的基督教》(True Christianity 56),显示了史威登堡为废除不合基督的观念,代之以崇高信仰所作的努力:
“神无所不能,因为祂自具全能,其它一切能力无不以祂为源头。祂的能力与意愿一体,凡祂所愿的无不为善,故祂所行的也无不为善。在灵界,人的行为不能违背他的意愿。此性源于能力与意愿一体的神。神也是良善之本,故祂行善,是出于自己,不是出离自己。由此可知,神的全能发于且行于善的境界。善的境界无量无边,因为祂充满宇宙,贯乎万有。显然,以为神会谴责人,诅咒人,报复人,惩罚人,向人发怒,将人投入地狱,预定某人灵魂永远死亡,持这种见地的人是何等愚昧,相信这种道理特别是教导这种道理的人更是如此。恰恰相反,神不可能丢弃任何人,以严厉的面孔对待任何人。”
这种教导将人提到高山之巅,那里没有仇恨的空气,人们可以觉悟到神的本质是慈爱、智慧及妙用,也感受到祂从不改变对任何人的态度。
陈腐的观念
对圣经的高级批判,如史威登堡所指明的,不但无损于圣经的任何实质,反而有助于修正早期希伯来作者的一些错误观念。在此观点下,圣经与不断累积的考古学和地质学发现并各种文献的研究既无任何冲突,且被提到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高的层次,保持着它的神圣性。
陈腐的观念与伟大的神——所有灵魂之父,毫不相称。人们以为,神在西奈山之前没有说过任何话,也没有给科学留下任何地位,科学只会给信仰造成困扰;祂对人类的教导仅限于显给摩西的一线光明,祂的作为多半是无情的视而不见;除了以色列,一切种族都在祂的咒诅之下,无以数计的人被投入了无底深渊。后来,祂的“爱子”出面调解,在十字架上,为人类的缘故将自己奉献为祭。若非如此,人类只有灭亡。“父”的愤怒因而平息了,取消了祂的审判。不过,只有“子”代为求情的人才能得救。
这个陈腐的观念是史威登堡首先要破除的对象,因为学校正不断地教导,神职人员正以极大的热情和雄辩的口才在传授。它巨大的阴影笼统着世界,从婴儿的襁褓,到囚徒的监牢,到死者的病床,甚至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自然遍地涌现。要相信上帝和圣言,似乎就要压制科学和哲学,抹除所有开明的观点。
全新的观念
史威登堡以新的观念来对抗这个庞然大物,使人们对圣经有了新的盼望和鉴赏。他所追随的神是所有民族、所有时代的神,无限宽容,绝对无私,眷顾着整个世界。起初,祂按树苗自然生长的法则带领如孩子般纯真的人类,后来又以伊甸园、大洪水、葡萄园、巴别塔的比喻,再后以摩西五经和诸先知书教导人类。
无论何地,公义的律法始终存在。然而,十条诫命是神在西奈山以特殊的方式赐下的,为要含括智慧和科学在时间的长河中将要发现的所有属灵的律法。
犹太人每当偏离十诫这一神圣的托付,就会受到严厉的责备。虽无圣言,却有真理如同金字刻于智慧、高尚心灵的人,反成了他们的榜样。史威登堡指出,面对真诚善良的非基督徒,基督徒理当感到羞愧。为了实现四海皆兄弟的理想和事业,他们显出了何等的决心和勇气。基督徒却不断谋划更有效的手段,在未来的战争中彼此杀戮。的确,旧有的天地消失了,神的圣言却永远竖立。
一些狭隘的人告诉我,凡是不信基督的人都要受到惩罚。我心里本能地拒绝这一点,因为我知道一些优秀的非基督徒,他们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死。当我读了史威登堡的《天堂与地狱》,才知道原来“耶稣”是表神圣的良善、付诸行动的美德,“基督”则表神圣的真理,它将新的思想、生命、喜乐注入所有人的心灵。所以,凡信仰上帝、行为良善者都不致定罪。
史威登堡以伟大、高贵的理念所描述的圣命(Divine Providence)将被逐渐感受得到。此前,它被广受争议的信条弄得晦暗不明,圣命被贬低为神对部分人的眷顾,因而暗示着对部分人的无视。而在史威登堡的学说里,圣命被定义为圣爱与圣智的运行和价值的创造。神的生命在万有中是绝对平等的,或者说祂的爱在万有中是绝对平等的,所以祂的圣命也是普世平等的。
不可胜数的人无份于耶稣基督里的救恩,这种观念将让位于一种更开明的理念——“神另外有羊,也要听他的声音”(约翰福音10:16)。神在各处预备了某种形式的信仰,人属于哪个种族或教派并不重要,只要他诚实地遵照信仰的标准正确的生活。信仰是按教义生活,不是仅仅相信而已,这是所有人当铭记的一个原则。
穆罕默德兴起,扫除了偶像崇拜,这也是出于圣命。这位伟大的先知传授了一种适合阿拉伯人心智和性情的信仰,因而在许多国家显出了向善的强大影响力。宗教思想史大声宣告着,神从不缺乏见证人。
我们若从心灵的天堂观察圣命,过去的经历将带给我们宝贵的教训,使我们获得智慧和益处,我们将体会到生命的和谐。反之,我们若从意外、偶然、冲突的角度看待神的作为,必将产生完全错误的理解。我们将把神视为赏罚的任意执行者,顺从的祂加以偏袒,反对的祂施以报复。我们将以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去看待神的无限,向祂祈求胜利。面对争论不休的各种宗派,我们不禁要问:“神在哪里?”我就曾被质问:“如果真有一位神,祂岂不会创造从不犯罪的人吗?”仿佛有人希望众生都是机器人!不能犯罪只能满足一位暴君,我们的心却恐惧战惊!事实上,对神的一切否认终究都是对自由意志和根本人性的否认。
一种信仰的实际价值,不在于我们有限的经历,而在于它对人类的益处。仁爱是最终证明我们的认识、提高人类文明的唯一准则。
每当一个民族的教条变得堕落了——这是信仰传统的普遍趋势,单纯善良的人们就会涌现。他们稳居高处,远离污秽。仁爱包含众德,最重要的是能够无私无我,懂得欣赏人类的一切美德和宇宙的诸多奇妙。照史威登堡所言:“良善如同一团小小的火焰,它发出光明,叫人看见、领悟、信服。”(《天堂的奥秘》5816:2)
何谓重生
当时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另一个观念,就是没有预定下地狱这回事。所有人皆为天堂而生,正如种子注定要开花,巢中的小画眉注定要鸣叫,只要他遵从生命的法则。换言之,所有人都得到了救赎,所有人都能获得重生。我们若生活和思想在天堂之外,错在自己。但是,每当我们的思想变得崇高,我们就去到天堂,而当服务他人成为我们的快乐时,我们就能常在天堂。
我们若仔细区分生命与存在二者的关系,就能更好的理解史威登堡论及生命的教义。神让我们存在,根本目的是为了赋予我们生命。祂无限的爱使得祂成为造物主,因为爱需要有施予祂丰盛祝福和慈悲的对象。在作为神之生命的爱里,我们找到了造化的起源。若无接受祂福乐的有限存在,祂无限的意愿就不能得到满足。同时,这些存在必须具有自由意志和伴随真自由的理性。就是说,祂生命的恩赐必须为我们自愿而有意识的接受。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经历获得存在与获得生命这两种不同的状态。
当肉体出生时,我们完全无能为力,但是灵魂重生时,我们将充满活力,在某种意义上更是造物主的同工。获得存在不由我们选择,因为在我们成为自己之前,我们必须获得存在。但是获得生命却由我们选择,我们直接参与其中,因为灵性的生命不能在违背我们意愿的情况下强加于我们。
神藉着圣言不停向我们发出爱的邀请,叫我们去祂那里,选择生命,恒常警醒,免得邪恶夺去我们已然选择的生命,意义正是在此。我们只有运用思想的本能,始终保持心灵的温暖和纯真,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但是这美好的再造之工不是由观察得来,而是成型于灵魂寂静的深处。因为正如主说:“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翰福音3:8)
所以,切莫以为接受某种信仰就是悔改。悔改是心的转变,是灵魂脱离诱惑我们的自私自利的低劣秉性,在神无私的大爱和服务他人的生活中找到快乐。获得这种快乐,就是选择了生命。这是思想和心灵扩展的妙乐,没有它,任何有价值的事都不可能成就。
但是重生不是突然完成的,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重生是我们在盼望、追求、坚守神诫命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转变。我们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变得像天使一样,又时而回到从前的生活方式,和常人没有分别。但是,只要我们明白,自己曾经做过的,祖辈曾经做过的,每个人正在做的,并不表示我该继续那样做,就已经走在了成功的路上。只要愿意,我们就能通过关爱他人,从“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之主寻求最高、最有帮助的真理,不断扩展我们的生命。一旦我们下定决心,无畏前行,一切外在的阻碍都将为我们让路。我们以更强的意志和对生命和幸福更美的向往,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灵性的再生
史威登堡的心智,在深沉的痛苦中,慢慢地向更高的光明扩展。当时的神学教义可谓众说纷纭,多作无谓的纠缠,仿佛一个深坑,使人迷失其中,难以找到出路。史威登堡不得不定义一些重要的术语,例如“真理”、“灵魂”、“意志”、“状态”、“信心”等等,又给许多词汇赋予全新的含义,以便将属灵的思想更多地以人间的语言表达出来。他将灵性的成长称为“再生”,而未使用“重生”、“即时得救”等术语。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灵性能力时,真正的再生便伴随着内在的改变开始了。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痛苦和悲伤之后,也时常出现在只有自己才意识到的经历之后。直到有一天,我们的眼睛明亮了,我们认识了自己,看清了周围的环境,也看见了因果相续的将来。自私自利的外壳脱落了,我们清醒地看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论及再生的著作和言论多得惊人,真正说到点子上的少而又少。文化修养被鼓吹为足以实现自身完美。然而,我们若听听许多优秀人物的心声,答案将是绝对否定的。他们一些人可谓学富五车,声称科学能找到医治多数罪恶的良方,可是它没能找到方法来医治最严重的一种病症,那就是人类的冷漠。有人指出了这一点,史威登堡同样指出,人类若无仁爱和慈悲的教化,将比野兽更加可怕,它无角无尾,也不吃草,却无所忌惮地用思想破坏一切。我们不断发明各种可怕的武器,在战争中屠杀兄弟姐妹。为了取乐,为了追赶不断变化的潮流,我们肆意残害无助的动物。我们喜欢挑人毛病,传播流言蜚语,情难自制。很多过错固然是出于无知,但这些致命的恶欲却断然不是。没有良善的意志,单单通过文化修养,我们是不可能得到解脱的。
也有很多善意的人认为,环境的改变能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新生。这种观点包含充分的道理,看起来是可信而又迷人的。但是它被过分强调,也经常被错误地运用了。改变人的不是环境,而是人内在的能力。盲人、聋人、因良心的缘故而坐牢的囚犯,甚至穷困潦倒但有健全理想的人,均证明他们完全可以过自己渴望的生活,而不论外在环境如何。
因为心中有太多的幼稚,我们时常变得不耐烦,自言自语地说:“哎,要是我能像邻居那样走运,我的生活就会多么美好、快乐而有益啊!”我们也经常听见少不更事的人说:“倘若我有老板的公子那样的机会,必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也有人说:“如果我不用每天和这些粗俗的家伙打交道,我的行为必定高尚得多。”还有人唉声叹气地说:“要是我像朋友那样有钱,一定很乐意为社会的进步尽一份力。”
和任何人一样,我也强烈反对不必要的贫穷和粗俗的潮流。同时我也相信,人类的经验表明,如果我们在当前的环境下不能成功,那么在其它环境下也将不会成功。除非我们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否则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很可能是道德修为上的弱者。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若不能为社会尽一份力,在其它环境下我们也将无能为力。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是每天所秉持的思想观念和所追求的理想抱负,一句话,就是我们各人的秉性。阿拉伯有一句谚语说得极是:“你的为人如何,你的世界也如何。”
史威登堡完全了解这种种不同的理论,然而他清楚地指出,人不可能突然获得再生,而无需努力修正他的心智,克服他的骄傲。他得逐步前进,内在的双眼得逐步适应更亮的光明,如此才能承受新的真理,直面它的荣光。再者,除非他愿意,否则他不可能转向良善的生活。因为快乐使他感受自由,最终赋予他选择的能力。
与神合作,信赖祂无尽的帮助,从圣言不断吸取真理,照真理生活,为良善本身的缘故而行善,这是我们从旧我升华,重建自己世界的不二途径。试图窃取基督的功德,要求获得天堂作为“回报”的人,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他们不如省察自心,除去其中的自私,这要可取得多。这种悔改可以很快完成,但是成长得缓慢进行,也须尽量保持乐观,否则他永远不能取得稳定的能力。如此成长起来的人,无论今生来世,都永远不会停止再生的进程,因为他会不断找到需要去爱、去领悟、去成就的目标。
史威登堡的《圣命》一书有力地阐明了一个真理:神因希望分享生命和快乐的无限需要而创造了宇宙。这是一部令人欣慰的著作,书中多处指明,信仰一位遥不可及的上帝是空洞无益的。史威登堡写道:“主的圣命是以从人类创造一个天堂并与人类合一为目的。”(《圣命》44)也指出:“神的爱,其本质是爱他人,渴望与其合一,并带给他快乐。”(《正信的基督教》43)这是圣命的全部目的所在,我们若愿意在神复兴灵性的工程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当顺应圣命的引导。
所以,在我们人生的起伏变化中,圣命所关注的不是短暂的祝福,而是我们永恒的快乐和福祉。我们每天所接触的诸多琐事,所面临的小小机遇,神都给予我们充分的自由。我们或善用之,或滥用之,祂总是默默地运作。不管怎样,祂始终保证每个人有照他的理性行使他自由的权利,因为自由意志和理性是引导人类再生、赋予祂不朽恩典的根本途径。
高尚的本性
由于我们极易走向自私,所以我们里面必须有某些东西来阻止这种趋向。要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对这种生活有所认识。我们里面若无更高的本性倾向,如何能得到拯救,不致禽兽不如呢?除非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否则我们不能自由而明智地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
我说这些,是要解释史威登堡论及“遗留”(remains)的教义。对于塑造生命,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指的是从小留在我们心里的仁爱、真理及良善的印象。对于天堂般的生活,我们心中若无明确的图像,又如何勾勒更美的生活,使之成为鲜活的现实呢?
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出生时是消极的,秉承的恶尚处于休眠的状态。这是孩子那么接近天堂,我们也时常感觉天使与他们同在的原因。“他们的天使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马太福音18:10)的确,孩子都是“驾着荣耀的云彩”来的,各自带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潜能。他们从神接收良善和智慧的本能,天堂像阳光一样围绕着他们,这是实实在在的。
史威登堡正是如此解释孩子的天真和单纯的。我们从未全然丧失这种天真和单纯。存留于心的“遗留”,是我们体验与神同在的圣所,是献祭的祭坛,是可朽与不可朽的交会处,是生命经受试炼和考验的帐幕,是血泪交织的客西马尼,是得胜的战场,也是我们已然选择的生命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