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查姆斯主教于1971年讲授
我上次安排了著作的一个章节——《诠释启示录》790,但后面没有引述具体内容。我从那个章节开始,谈了整整一个晚上。今天,我想先把上节课所讲的和这个章节的内容简单地联系起来,然后再继续谈今晚的主题。这一章节与我们上节课讲的内容有关,但我们没有把两者具体地联系起来。
这一章节的主题是人的心智,它包含两个部分——「属世心智」和「属灵心智」。我们被告知,「属世心智」通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和「自我的各种爱欲」被打开并塑造成形,而自我是关注「世俗野心和希望」的。如果仅仅从字面意义上看圣言的教导,圣言与其他书籍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从中学到的是知识,就像任何其他「可以建立属世心智」的知识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达到我们所讲的「对属灵真理的爱」,他就会开始被圣言的内义所启迪,启迪的程度与「他和自己里面『违背该真理的邪恶』作斗争」的程度一致。
以上同样适用于那些没有圣言的人,或者对圣言没有真正理解的人。只要他们有对上帝的信仰,相信上帝已经给了他们一个启示,并且渴望照着「从这个启示中学到的任何事物」来生活——这适用于任何宗教。这是至关重要的事,它可以开始打开「属灵心智」,或者至少将「属灵心智」保持在开放状态,这样即便在今世不能打开,在来世也能打开。(那些「没有圣言」或「对圣言没有真正理解」的人)属灵心智不能被建立,因为没有知识来建立它,但只要人有这样的观念,即「有一位上帝,祂在圣言中揭示了祂自己,从圣言中我们得到应照之生活的法则」——这样的观念会打开内在心智,或将内在心智保持在开放状态。因此,邪恶被清除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和那些「与我们相信的圣言教导相悖的事物」作斗争到什么程度,良善就会流入到什么程度。
「属灵心智」被人的记忆中那些「来自圣言的事物」或者「来自他所认为的上帝圣言的事物」塑造成形。当人被「对属灵真理的爱」所启发时,人记忆中的事物就会被主提取并净化,也就是说,它们从「尘世之光」被提升至「天堂之光」。当「属灵心智」被如此打开并塑造成形时,「属世心智」中的事物就会被重新排序,从而与属灵真理和谐一致,并被视为对属灵真理的确认。然后,当属灵真理应用于他的日常生活,进入他的信仰,成为仁爱,人就进入「对属灵真理的感知」。正如我所说,即使是那些没有圣言的人也是如此,只要他们相信上帝,相信某种他们应当照之生活的神性启示,他们就有可能打开「属灵理解」,尽管他们可能还没有看到属灵真理本身。以上这些都是与属灵真理相联系的,是构成新教会的第三个要素——对属灵真理的爱。
新教会的第四个显著特征是「对属灵自由的爱」,或者「对自由的属灵之爱」,两种说法都可以。从来没有人能够理解「人怎么可能自由」。这是所有创造中最惊人的奇迹,因为要能够自由,人必须有一些生命,然而人只是一个接受上帝生命的容器,他自己没有生命。上帝怎么能制造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容器,然后给它自由,让它自由呢?这就是问题所在。在著作出现之前,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直到主在祂第二次来临时作了启示。主在第一次来临时谈到了这个问题——祂对祂的门徒说:「你们若持守我的话语,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认识真理,真理必使你们得自由」(《约翰福音》8:31-32)。这就是它的本质——既然人如此被造,他能够认识真理,并且因为「真理来自上帝」而热爱真理,那他就能够获得自由。
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理解的新的自由理想,它将成为新教会的显著标志。然而即使在新教会中,它在今天也很难被理解。 这一观念是主在大约2000年前提供给基督教会的,但它被误解了,因此未能实现其承诺的目标。人们对它的误解,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许的后半部分,而忽视了前半部分。他们忽视了第一个要求,即「你们若持守我的话语,就真是我的门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应许的后半部分,即「你们必认识真理,真理必使你们得自由」。人们把经文的意思理解为,只要人学习了真理,他们就会得到自由,即使他们不遵守主的话语,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自己的爱和野心」来寻求理解真理。由于这一原因,人们为自由而奋斗,但他们的努力并不成功,总是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我们要理解这一点,即主如何能够「创造一个本身是死的、没有任何生命的对象,然后使它得以自由」,我们就必须知道自由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区分著作中谈到的三种自由。著作中谈到的自由有三种——一种被称为「基本自由」(essential freedom),另一种被称为「表面自由」(apparent freedom),第三种是「纯正自由」(genuine freedom)或「真自由」(true freedom)。我们需要区分这三种自由,并理解主是如何创造出这个奇迹,使得人类自己里面没有生命,但却如此被造,使他们得以自由。
「基本自由」是「不断作用于人类心智的『善的力量』和『恶的力量』」之间的平衡或均衡。我们出生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也被保持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一方面受到天使和善灵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恶灵的影响,而主规定,这两种对立的力量之间要有一个平衡。这是纯粹的神性智慧和神性能力的工作,没有任何人、只有主能够做到,祂无限地了解每个人的一切,了解整个世界——无论是灵界还是自然界——的一切,这样祂就能够在这两种力量之间提供一种平衡。
当这种平衡存在时,人可以有真正的选择;如果没有这种平衡,人绝不可能有选择。只有当这两种力量之间存在这种平衡时,人才可能有任何自由的选择,因为他本身没有能力,而是被这些「从相反方向作用于他」的力量不断地推动。每个人都受到善灵与恶灵的影响,尽管他看不到这些灵,意识不到这一点。人能感觉到他们在自己身上的影响,但他不知道这种影响来自哪里。他站在这两种对立的力量之间,倾向其中一种——哪种更强,就倾向哪一边。主在祂的圣治中使这两种对立的力量相互平衡,当其中一种胜过另一种,从而扰乱平衡时,主不断使其恢复,使其重新回到平衡,以便人可以自由。
学生提问:除了扰乱这种平衡,我们能做什么吗?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确实会扰乱平衡。这是我们唯一做的事,但主还是会使其恢复。我们一直在扰乱平衡。这是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扰乱平衡。
维护并永不休止地恢复这种「基本自由的可能性」,是主之圣治的最高目的,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像享受自己生命那样」享受主给他的生命。除非人有自由,否则就不能「像享受自己生命那样」享受主赐给他的生命。这种「人在自己里面有生命」的表象,就是「上帝的形象」,人被创造成这种形象——上帝「在自己里面有生命」,当人「看起来在自己里面有生命」时,他就有了「上帝的形象」。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要素。没有哪个人没有自由,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没有完成事情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他就只是一个木偶,而不是一个人。但没有人意识到他受到灵人的影响——他完全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只能意识到他们对他的心智产生的效果。他感觉到他们产生的效果,就好像是在自己里面,好像是他自己在做这件事。因此,善的影响和恶的影响似乎都是人自己,人不断地在两种相互冲突的欲望中挣扎,这两种欲望似乎都是他自己的。
然而这两种意愿并不真正属于人自己。它们是由其他事物强加给他的——由另一个世界的属灵流入,或者说,是由他出生时的「自我」(proprium),即他被创造出来的本性所强加的。人不对这些负责,但这些却赋予他「看似是自己的意愿」。人们想知道为什么当主在世上时,他向父祷告,就像向另一个人祷告一样。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得出结论,肯定有两位,即父神和子,因为子向父祷告。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两位,或者说如果有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两位」,因为我们有两种相反的意愿,我们这一刻想的是一件事,下一刻又想的是相反的事,我们自己与自己争论——我们是「两位」。表面上看这「两位」都是我们,实际上他们都不是我们。有些东西是强加给我们的,但看上去它们好像都是我们自己。
但让我们考虑这一点——两种相反力量之间的平衡不会产生任何行动。如果这两种力量是相等的,它们相互平衡,什么都不会发生。我经常说,如果你有一头驴子站在中间,一个人在一边给它提供干草,还有一个人在同等距离的另一边,也给它提供干草。除非驴子能转向这个人或那个人,否则这对它没有意义。如果两边的力量是一样的,他就不会动,但两边的力量不一样,因为它看了这边,然后那边似乎更远了,它就朝这边走了。也许你曾观察一只狗如何在田野里奔跑,它在田野里跑来跑去,突然抬起头,就朝另一个方向跑去,然后它停下来看看,又朝另一个方向跑去。它只是注意到了什么,吸引了它的注意力,让它往那个方向走。这不是它的意愿,而是它所看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东西作用于它。在这方面我们是一样的。
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因为这两种力量相互抵消,阻止了在它们之间的行动。人是完全被束缚,完全无能为力的,除非他有某种能力,能够屈服于一种力量,反对另一种力量。必须有某种能力,屈服于其中一种力量,在屈服于这种力量时,抵制另一种力量,否则他就什么都做不了。这就是「自由选择」的秘密——善灵的影响将人推向一边,而恶灵的影响将人推向相反的一边,主规定这两种力量要相等,以便人能够转向其中之一。如果它们不相等,他就不能转向,他将不可避免地被更强大的那一个吸引,无法自拔。但如果他们是相等的,那么他可以转向其中一个或另一个。不过,除非主另外赋予他一些东西,否则人做不了(这个转向)。这两种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有一种「从主而来、直接到人灵魂」的流入,这种流入并不会将人推向这一边或那一边,而是隐秘地赋予人力量,使他转向其中一边。
这是从主那里来的。这是主赐下的礼物,与我们无关,但它来得如此隐秘,似乎是我们自己的,因此我们「似乎有能力」转向这一边或另一边。这力量单单属于主,但我们「转向哪一边」是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使用这种能力转向任何一边,因为这两种力量是平等的。既然我们可以使用这种能力转向任何一边,那么无论我们转向哪边,责任都在我们自己,而不在主。祂没有转动我们。祂只给了我们转向的能力。祂将转向的能力赋予我们,然后,无论我们做出什么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这是一个真正的选择,而不是表面的选择,是真实的选择。这就是「基本自由」——转向一边或另一边的自由。这是直接从主来的——通过主赋予我们的能力,并使我们感到这种能力是自己的。
我们因使用这种能力而拥有真正的自由。著作对此的说法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向上注视上帝,或向下注视自我。也就是说,人是自由的。你既可以注视来自天堂的影响,也可以注视来自地狱的影响,因为主保持这两种影响相等,然后赋予人能力——这是以前从未有人想到或见过的。如果人向上注视,他就会自由地将自己的心智交给善灵和天使对他的影响,同时自由地抵制恶灵的影响。但如果人屈服于恶灵的影响,他就会抵制善灵的影响。不管是哪种情况,他都会做出自由的、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这选择不是由任何人强迫的,不是从外部强加给他的。没有人让他做出这选择。是他自己做的。这选择源于他自己的意愿,他自己的自由决定。 这就是「基本自由」。
但是,一旦他选择了任何一个方向,他就破坏了平衡。无论他是选择善还是选择恶——一旦他这样做,他就破坏了平衡,他就会被「更强大的水流」带走,而主必须再次恢复平衡。现在你可以看到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个人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他就会受到恶灵的影响,如果主不帮助他,他就会继续受到恶灵的影响。但主是怎么做的呢?祂通过圣治,同时从内部和外部——通过圣言和生活经历——进行管理,让人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这到底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祂赋予人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祂恢复平衡,给人再次选择的机会。这时,人可以选择正确或错误,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悔改自己曾经所走的路,并转向另一条路。但除非主恢复了平衡,否则他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每当我们选择了恶,主就会引导我们到这样一个境地——如果我们愿意,就可以悔改。而如果我们选择了善,会发生什么?祂会引导我们认识到,有一些「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的力量」,是我们必须抵制的。所以祂会带来新的平衡。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努力克服「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恶」。所以,我们越是选择善,我们的试探就越深。
学生提问:这听上去有点令人沮丧。
我认为这恰恰相反,因为如果恶就在那里,而你看不到它们,如果你永远发现不了它们,那将是非常令人沮丧的。如果你能够发现并抵制它们,那是最令人鼓舞的事。
但这种真正的选择只是偶尔发生。我们并不是一直都在做这种选择。我们只是偶尔做出这种选择。真正的自由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有可能——当人从环境的影响中退回,当他独自一人,在内心反思「自己真正爱什么,真正想做什么,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主如此造人,使人可以退回到自己的里面。在经文中,这种「退回到自己里面」被「会幕」所代表——这是上帝的圣殿,我们可以退回到这里,大祭司可以来到这里;在这里他受到保护,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他可以在主为他创造的空间里自由行走,不受外界其他人的干扰。
上帝的每一座殿,每一个教会,它是什么?我们去到那里,把我们自己从世界的影响中分离出来,让我们可以自由;这样我们就可以坐下来,在自己的内心思考「我们真正想要什么」;我们可以到主那里去,到圣言那里去,请祂帮助我们决定「我们真正想要什么」。这不就是教会的意义之所在吗?这就是会幕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圣殿的意义之所在——一个我们可以与上帝会面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将自己从「施加于我们的影响」中分离出来,这些影响如此紧迫地施加于我们,以至于我们无法直接思考,大多数时间只是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
但我们进入这样的状态,将自己与这些事物分离。我们退回到内层心智,在那里,主赋予我们自由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可以那样思考,可以思考「我们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时刻相对罕见,但只有在这种时候,人才能真正地自由。我们大多数的选择是在「没有这种内在反思」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我们的大多数选择是「预先确定」的。它们根本不是真正的选择。我们只是觉得它们是真正的选择。它们由我们所接受的教导,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到那一刻为止「对我们施加影响的整个链条」预先确定。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本质。我们与生俱来的所有性格和气质,影响了我们对这些事情的反应方式——这些都是强加给我们的,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对此不负责任;我们只是屈服于当时最紧迫的冲动,在我们看来「那是我想要的,那是我所爱的」。而任何「做他所爱的事」的人都认为他是自由的。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是多么真实。如果你不能做你想做的事,那么你知道你不自由,但如果你能做你真正想做的事,你就认为你是自由的——这就是著作中所说的「表面自由」。
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地发生,以至于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因为他们可以将我们的选择追溯到之前的许多影响因素。他们会说——你没有那样做,是因为你受教育的方式,因为你被抚养的方式,因为你学习爱的方式,因为你生活在其中;你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你喜欢那种生活,你喜欢那些歌曲和舞蹈,你喜欢你小时候学到的东西,你选择它们是因为你喜欢它们;如果你出生在纽约市,你所爱的东西会和其他地方非常不同,因为你已经把纽约作为你的环境,它已经是你习惯的东西。我们喜欢那些习惯了的东西,我们抵制不同或改变的东西。这不是自由,但它似乎是自由。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些是我们仅有的一种选择。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排除了来自上帝的任何事物,他们排除了任何与我一直在谈论的内容相关的事物——主正在做的事情。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我们可以真正自由的方式,但他们把这些都排除在外,完全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来判断,似乎毫无疑问地说,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仅仅是「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因为我们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但并没有反思我们为什么喜欢这些事——这是之前强加给我们的。
康克林(注:埃德温?格兰特?康克林,1863-1952),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通过绘制所谓「康克林三角」,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注:见康克林《人的发展中的遗传与环境》一书中的图88)。他在底部画了一条粗线,说这条线代表了人出生时的一切——代表他的性格,他的气质,他的才华,他所有的遗传。而后他说,遗传由他的经验所修正,所以他在左边画了一条线,代表他的经验。但他说这还不够,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日常经验,还包括有意识的训练,所以他从另一边又画了一条线,代表有意识的训练。无论这两条线在哪里交汇,就代表这个人。他是一个三角形,与生俱来的基础,加上他的经验,再加上他的训练。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经验,但训练很少,这时他就会形成一个扁平的三角形;或者他可以有很多训练,但没有什么经验,他就会形成另一个扁平的三角形。康克林说,理想的人是等腰三角形,他有同样多的训练和经验,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却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完美的人。这样的人是「作用于他的一切」的产物;他没有丝毫改变的能力;他没有意愿,没有真正的意愿;他认为的意愿,只是他想要的,而这是由「以前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决定的; 他是环境、训练和天生性格的必然产物——这就是那个人,他没有任何自由。
如果人只是「具有遗传性的心智」,遗传使它成为某种类型的心智,然后我们训练它,我们从周围的世界获取经验——如果这就是人的全部,那上述观点将是完全正确的。但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每个人都必然有这样一种意识,即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是自由的,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对「作为一个人」负责,他必须能够在某些方面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不就是在法庭上对「一个人是否能够对他的行为负责」的测试吗?他是否有能力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形成某种判断,并能够决定他要「做对的事,抵制错的事」。如果他没有这种能力,你就不能责怪他什么,也不能赞扬他什么,他只是一个木偶,他什么都不是。
所以作为一个人,还是要回归于这样的状态——他必须有一些能力来作出选择,他必须有一些能力来决定他想走哪条路,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他可以对这个决定负责,因为是他做的决定。如果把这些都拿走,人就完全不需要负责。现在人们对此怎么说呢? 他们说「负责的不是人,是社会。人是他所生活的社会的产物,社会塑造了他,在社会带给他的各种压力下,他做了某种选择,这是不可避免的。就是这样」。什么是社会?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了人,社会什么都不是。社会没有自己的意愿,它没有自己的决定,它是人们行动的结果——每个人都照着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判断和自己的意愿行事。因此,如果说「是社会做的」,然后说「因为是社会做的,所以人没有责任」——这一观点将适用于每个人,每个属于社会并构成社会的人都没有责任,那么社会的责任从何而来呢? 这种观点没有出路,也没有意义。然而,这就是关于「人是什么」的科学观点。
如果他们是对的,人就不会自由,而会像康克林所说,是「他的遗传、训练和经验的必然产物」。人所拥有的唯一真正的自由是——人有自由「自己决定是否按照他认为的真理去思考和行动」——无论他相信什么。最根本的决定是「他是否会按照『他认为是真实的、他能想到的最好的、他能理解的最好的』来思考和行动」,或者「他是否会不顾一切地坚持自己的意愿」。如果他试图「按照他认为最好的」来生活,他至少能够认识到「有某种最好的观念可以思考」,而且他会努力去思考。当然,他可能不见得能了解真正的真理,但他在努力思考「什么是最好的」,而不仅仅是「他想要的」。这就是单纯的人仰望上帝的方式——每个宗教中单纯的人,他们仰望上帝,上帝就是最好的,他们注视「上帝所说的『最好的』」,并据此来思考。这就是「仰望上帝」,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这样做, 每个人也都可以自由地抵制「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做上帝说他应该做的事」的冲动。
我们只是偶尔有意识地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我们参照这一点做出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所有其他选择的品质,因为「一个人是被『自我之爱』还是『对主之爱』所支配」,这一点决定他真正的内在品格——当他退回到自己里面,只想着「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自己是否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遵循他所能掌握的最高真理」,他在那一刻所做的选择,决定任何一个人的品质,他的品格,他真正的人格。
如果人选择了恶灵的影响,他会立刻进入「表面自由」,因为人从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出发所做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不是真实的,只是表面上的,因为它违背了神性法则,违背了主对全人类的无限怜悯和无限意愿。它挑战「神性意愿」,树立「人的意愿」来代替它。由于这种选择,人所追求的目标只着眼于自己的福利,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福利,无论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它不可避免地与他周围其他人的意愿和希望相冲突,因此一个人的成功会给其他人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和失败——「在持续的竞争中,我能得到多少?如果我失去,别人就会得到,我必须先得到」。这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小孩子高兴地坐在那里玩他的玩具,另一个小孩子手里有一个玩具,但他想要这个小孩子的玩具。他不要自己的玩具,他想要这个小孩子的,而且他说「那个玩具是我的」。这就是人的本性,它贯穿人的一生。我们想要得到其他人的东西,为自己获得一些东西,这是「生活的幸福」。
主不能允许这样的目标成功,因为主平等地爱所有人,保护每个人的永生不受伤害。「对恶的选择」只要不对他人造成属灵伤害,或者只要它能够被主的圣治转向「为他人带来好的结果」,就可以被允许。但是,一旦它真的干扰到圣治对于纯真之人的保护,它就必须受到限制。出于这个原因,恶人的希望永远无法实现,那些选择恶的人必然永远受挫,这就是「地狱的痛苦和惩罚」,为保护善人是必要的。
但在此世,这并不那么明显,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它们具有「暂时的价值」或「暂时的伤害」,可以为着我们所看不到的「永恒之目的」而被允许。而这(永恒)是我们的下一步。我们只看到总体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主是站在「对永恒的影响」的角度来看的。这与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大不相同,对每个人来说都很不同。一个小孩子只考虑他此刻想要什么,但他的母亲知道,他此刻想要的东西可能对他没有好处,因此母亲可以保护他,避免他想要的那些东西对他造成伤害,因为她知道得更多。
现在让我们思想主——祂了解一切,我们是他的小孩子,我们对「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最好的」也有很多愚蠢的想法,我们为这些想法而奋斗,我们为它们而工作,但主知道什么对我们真正有益,只有祂能引导我们走向这些有益事物,甚至从我们这里夺走「我们自己想要的」,迫使我们经历「我们认为是艰难困苦的事」,因为祂知道什么具有永恒价值。而我们只想着当下的事情,看到我们眼前的东西,其他什么都没有。在这些方面,我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因此,我们认为自己自由的选择——表面上的自由——几乎总是错误的。我们只能根据「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来选择,而「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还远不够完美。
最明智的人,甚至天堂最明智的天使,也不可能选择主的方式,因为他不知道。主可以帮助他,教导他,但他所做的选择受限于他所能理解或知道的。因此,若非主总是恢复平衡,让他有一个新的选择,他就会不断地走向错误的方向,这对天使和对我们都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天使可以被「完善到永恒」。他们可以「完善到永恒」,因为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选择有什么问题」,以及「他们如何能做出更完美的选择」。主可以向他们揭示「他们以前看不到的过错」,帮助他们更明智地做出选择。
另一方面,选择「善灵和天使的影响」的人进入「纯正自由」,尽管他的选择并不完美,但他进入「纯正自由」,因为他的目标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主要着眼于他人的福利。这目标变得与「主的圣治」相一致,与「主所要做的事」相一致。这就可以被允许,而且没有理由去限制,因为它不对他人造成伤害。在神性的怜悯中,主可以允许人拥有并享受这些事物,因为他们只寻求他人的幸福,在他人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学生提问:在天堂里,重生一直持续,直到永恒。那在地狱什么会一直持续?
沮丧、受挫,为「实现他们自己的爱欲」而奋斗,却必然遇到主为保护良善而施加的阻力......人的遗传不可能完全去除,因为它是我们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从遗传中「退回」。主说祂一直在阻止我们,使我们不受自我的影响,我们越是选择善,就越能被主阻止,因为我们越是爱(自我的)对立面,生活于(自我的)对立面,主就越可以把我们提升到自我之上。祂对天使就是这样做的,直到永恒——天使都意识到他们有「自我」,但他们知道,主在不断地阻止他们,使他们不受那个「自我」的影响。
真正的自由,天堂的自由,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完全给予——这就是我们学会爱主和爱邻时的自由。当我们学会爱主爱邻,就不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主说「你们若持守我的话语,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认识真理,真理必使你们得自由」。然后,主就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开始看到一些内在的真理,这将使我们自由,因为我们学会了爱那些「处于神性秩序、可以被允许的事物」。
这就是自由的理想,是新教会生活的特征。这是一种「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它源于「首要关注他人的自由」,以及「不愿意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我们都喜欢自由,但我们很难对其他人的自由感到满意,因为他们的自由似乎夺走了我们的自由。但天堂的自由是「主把人们的心聚在一起」,使得每个人都能「为其他人的福利做出贡献」,使得所有人都能「从他人那里增加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这是天堂的祝福,只有主能在「人们学习爱祂和互爱」时实现这一点。
关于这点我们读到:
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不自由。「属于爱及其快乐的一切」似乎都是自由,而「与这些不一致的一切」都是不自由。在人看来,凡「属于对自我之爱和对世界之爱,及属于这些爱的欲望」的,似乎都是自由;但那是地狱的自由。而另一方面,凡「属于对主之爱和对邻舍之爱,因而属于对良善和真理之爱」的,才是自由本身,是天堂的自由。
地狱灵不知道其它任何自由,只知道「属于对自我之爱和对世界之爱」的那种自由(这是他们唯一知道的自由);也就是属于这些欲望的自由——发号施令,迫害和仇恨所有不服侍他们的人,折磨每个人,为着自己、如有可能不惜摧毁整个宇宙,夺走他人的东西并据为己有。当处在这些和类似事物中时,他们就处在自己的自由中,因为他们处在自己的快乐中。他们的生命就在于这种自由,甚至到了这种程度:若从他们那里拿走它,他们就只剩下新生婴儿所拥有的那种生命。
活生生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个恶灵确信这类事物(所有这些属于自我之爱的事物)能从他那里被拿走,然后他便能以这种方式进入天堂;因此,他的生命能奇迹般地(从地狱的生命)变成天堂的生命。于是,他的爱及其欲望从他那里被拿走了(这种事在来世通过「切断一个人与其他人的联系」而实现)。然后,他就像一个用手划水的婴儿,几乎不能移动。与此同时,他处于这种状态:他的思考能力甚至不如一个婴儿;他完全不会说话,什么也不知道。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自己的快乐,从而恢复了自己的自由。这件事表明,任何「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为自己获得生命(并紧抓那生命不放)」的人,也就是任何「处在这些爱欲的自由中」的人,都不可能进入天堂。如果那生命从这样一个人那里被拿走,他将不会剩下任何思维或意愿。(《属天的奥秘》2870-2871)
这就是为什么主和祂的圣治在带领人们时有着无限的耐心,这就是为什么新教会的发展肯定会非常地缓慢,这就是为什么虚假的宗教可以、而且必须世代延续——因为主不能从人那里夺走他真正爱的东西,而什么都不留给他。只有当这些爱可以被其他东西取代时——这种取代必须由人自己的意愿来完成,他必须愿意让其被取代——只有在这个时候,主才能把它们拿走。因此,人只有通过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从地狱中被领出来,进入天堂。这一过程处在圣治的掌握之中——圣治带来平衡,使人停下来思考,并赋予人机会,如果他愿意,就可以回转至新的方向。
天堂的自由是「来自于主的自由」,天上所有的天使都处在这种自由中。如前所述,这是「属于对主之爱和互爱」的自由,因而是「属于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的自由。这种自由的品质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每一个处在这种自由中的人,都「出于至内在的情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祝福和幸福;能够做这样的分享,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祝福和幸福。由于整个天堂都是这样,所以可推知,每个天使都是「所有形式的祝福和幸福」的中心,「所有这些不同形式的祝福和幸福」同时属于每一个天使。这种分享本身,是由主通过奇妙的流注,以无法理解的形式,也就是天堂的形式实现的。这表明天堂的自由是什么,这自由唯独来自主(《属天的奥秘》2872)。
这种观念认为,人并不是他的遗传、环境和训练的产物,所有这些都是强加给他的,但每个人都被赋予「接受主里面的生命」的可能,他以此能够转向上帝,或是转向自己。当他做出选择时,他采取了一种自由的行为,只有他自己为此负责——人自己为「选择善」或「选择恶」负责。因此,如果他选择了恶,他可以受到惩罚,如果他选择了善,他可以得到奖励,因为他为此负责,他是那个做出选择的人。但他必须记住,做出这种选择的能力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由主通过「一个神迹」赋予的——来自主的生命流入。这流入如此隐秘,人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但感觉它在自己里面,似乎是自己的。当主使两种力量达到平衡,然后以这种方式流入时,人就有了似乎是他自己的生命。然后他可以转向这一边,或是转向那一边,而这种选择是他自己的,是真正的自由。
「纯正自由」并不是「人仅仅认为自己是自由的」,他是真正自由的,因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大家都问「是什么使他选择的」——如果有什么东西让他选择,那他就没有自由。「人是自由的」这一事实意味着「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东西使他选择」,是他自己做的选择——如果有任何其他东西使他这样做,他就不是自由的。在我们每天做出的所有选择中,我们并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驱使——被我们经历的事情所驱使,被我们学到的东西所驱使,被所有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所驱使,而我们只是屈服于它们,并没有去考虑或思考。但如果——当我们在内心思考:我真的想照着主希望的方式生活吗,还是我真的坚持做我想为自己做的事?—— 当你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主就赋予我们「选择一个或另一个」的能力,这时我们就真的自由了。这是对人的自由给出的唯一答案,唯一符合逻辑、合乎理性的答案。
学生提问:您不觉得必然有「某种隐藏的爱」使人做出选择吗?
要么是对自我的爱,要么是对上帝的爱。这两种爱都在这里,但你可以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主所给你的,并不是「使你往哪个方向走」,祂只是给你生命和能力。当你做出选择时,不能说是「某种爱使你做出这个选择」。确实有某种爱,但那爱是「加在你身上的」,是你「对之屈服的」,你的选择并不是源自这爱。
学生提问:当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我们自己知道吗?
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特别是当我们做出错误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完全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那就太糟糕了,因为如果我们做了一个好的选择,我们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而如果我们没有(做出好的选择),如果我们做了一个坏的选择,我们会非常气馁,以至于无法从中走出来。所以主把我们置于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可以努力争取(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可以希望(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可以认为我们正在(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因此得到鼓励。但是我们不要说「我现在已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现在我是一个天使了」。这就是「走上『锯屑之路』,然后说『我得救了』的人」的最大错误所在——「我已经得救了,就这样,一切都结束了,我很好」。这种态度是致命的。
学生提问: 对于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各种邪恶的倾向,他根本没有机会,那怎么办?
那只是外在的表象,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他仍然可以参照「他所知道的少数事情」进行选择,即使这些事情是错误的。没有哪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形成「他所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某种观念。你会发现,在街头的小混混中,他们有一些观念——他们不会「在哥们儿那里摘桃子」,也就是「不会从朋友那里偷东西」。他们会偷别人的东西,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他们会有一些观念,会有这样一些点,他们认为是错的,不会这样做。
当然,这可能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选择,一个我们会认为非常错误的选择,但如果这是「这个孩子所知道的最好的东西」,如果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东西」,那这就是「他能被主引导至更真实选择」的方式,永远如此。因此,无论他如何被洗脑,他总是有「退回到自己里面」的可能性,当他长大之后尤其如此——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不一定是这样,因为那时,他在大多数时候只会屈服于表面上的东西。但当他成年后,没有什么能阻止他在某个时候停下来思考「我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我自己的内心,我相信什么,我想依靠什么来生活」。
而许多罪犯走到这一步——对他自己的利益来说,为时已晚。
学生插话:会有「为时已晚」的时候吗?
我想的是「对这个世界来说为时已晚」,他在世界里已经毁了自己。然而他发现自己完全是沮丧的,一点也不满足。通常一个被确认为罪犯的人,只想着犯罪的想法和犯罪的爱欲,他没有幸福,也永远无法达到幸福。他总是在努力取得成功,如果他走得够远,法律就会抓住他。如果法律没有抓到他,他的内心仍然有一些极其不安的东西,他发现自己并不满足。在「自我之爱」的生活中不会有满足。
因此,难的是「真正愿意尊重和珍惜他人的自由」——这非常难。这就是主一直在做的事:保护和珍惜他人的自由。我们的整个倾向是「希望别人按照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行事」,给他们施加压力。如果可以的话,你必须按照我们的思维来思考,必须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去行事。我们会认为「我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所以他们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这就是人性,但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真正愿意别人是自由的」。
这就是新教会教育的「秘密理想」——新教会教育的「秘密理想」是,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将我们所知道的对与错教授给他们,当他们长大成人后,他们会愿意自己去到主那里,出于主和祂的圣言决定「他们应该如何生活,如何思考」,而不被「我所说的、别人所说的,或别人告诉他们的传统」所约束。理想的情况是,我们把他们领到主的面前,让他们在成年后自由地接受主的带领。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想法——即我们培养他们「继续相信我们所相信的,做我们已经学会和热爱做的事情,做那些我们希望他们做的事情」。这不是新教会教育的理想。
学生插话: 我听到有人说,把青少年当做成人来对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不太确定这样做很好。我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应该被更多地当作成人来对待,但也应该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他们是要在将来成为成人,但现在还不是成人」。在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应该为真正的成人生活而努力,而不是满足于他们的「青少年成人状态」。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帮助他们。但如果让他们早于这个年龄,当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试着把他们当作成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在他们尚未准备好时,就让他们去做成人才能做的决定,只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不可能,这对他们来说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小孩子们知道他们必须得到帮助,他们依赖帮助,他们依靠帮助,他们需要帮助。如果把这种帮助从他们身边拿走,对他们说「所有的决定你来做」,那相当于「不教会他游泳,就把他扔到一个深水池里」。
学生提问: 如果我们试图帮助他们脱离某些试探,会不会有错?
我们应该教导他们,告诉他们,引导他们回到圣言那里、回到主那里——通过这些来帮助他们(脱离试探)。最后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你回去看看圣言上说了什么,著作上说了什么,主教导了什么。我只是告诉你『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但是主才是『无限智慧的那一位』,他是『拥有最终真理的那一位』。你们去那里,自己寻找,求主帮助你们,求祂的教导」。这是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去做的。如果他们这样去做,无论他们做什么决定,我们都可以放心。它可能不是我们最喜欢的决定,但如果他们到主那里去,寻求祂的帮助,真正努力接受祂的带领,我们就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