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9.“又要带他到门或门框那里”表示被确认或强化并植入的真理与属灵良善交流的一种状态。“门”是指将真理引入良善的手段,在此是指被确认或强化并植入的真理,这种真理由服事六年后的希伯来奴仆来表示;“门”因指引入的手段,故也指交流的手段,因为一个房间通过门与另一个房间相通。“门框或门柱”是指这种真理与良善的联结,因为门框或门柱在两个房间之间,并把它们连接起来。“门框或门柱”是指属世层的真理。内义就是,那些只充满真理,未充满相应的良善,然而仍充满回想属灵良善时的快乐之人拥有与属灵良善的某种交流和结合。
这一点由被他主人到门或门框那里用锥子所穿的奴仆的耳朵来代表;因为“门”是指交流手段,“门框或门柱”是指结合;“耳朵”是指服从;用锥子穿耳朵是他要留在的那个状态的一个代表性标志。
为进一步公开包含在奴仆留在主人那里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这道程序中的奥秘,必须说一说为何“门”和“门框”表示交流和结合的手段。天使和灵人都有住所,它们和世上的住所一模一样。并且(何等的一个奥秘)出现在他们住所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某种属灵事物的一个标志;它也是由存在于天堂,因而存在于他们心智中的属灵事物产生的。在那里,真理与良善之间的交流在视觉上呈现为门,它们的结合呈现为门框或门柱;其它事物则呈现为房间本身、门廊、窗户和各种不同的装饰品。从圣言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先知们的内层向天堂打开,或说他们的内眼被打开,得以看向天堂时,他们就看见这类事物。我也曾上千次地感知并看见过这些事物。我还经常听他们说,当他们的思维正交流给我时,他们房间的门是开着的,当它们没有交流时,他们的门是关着的。这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凡论述交流的地方,经上会提到“门”。
马太福音:
新郎到了,童女进去赴婚筵,门就关了。最后其余的童女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0-12)
“童女”是指那些在教会里的人;“她们灯里有油”是指在信之真理里面有仁之良善;“她们灯里没有油”是指有信之真理,但它们里面没有仁之良善;经上之所以说门向后者“关了”,是因为他们不与天堂交流,也就是不通过天堂与主交流。与天堂并通过天堂交流是通过仁与爱之良善,而不是通过被称为信之真理、没有良善在其中的真理实现的。这就为何后者被称为“愚拙的童女”,而前者被称为“聪明的童女”。
路加福音:
将来有许多人寻求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那时你们开始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开!祂却回答他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要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祂却要对你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4-27)
此处“门”也明显表示入口和交流。那些门向他们关上,叩门却不允许进去的人是指充满从圣言所领受的信之真理,却未充满仁之良善的人。这一切由“在主面前吃过、喝过,听见主在街上教训过人”,然而他们却未过信仰的生活来表示,因为那些不过这种生活的人就是那“作恶的人”。
约翰福音: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约翰福音10:1, 2, 9)
“从门进去”表示通过信之真理进到仁与爱之良善,因而进到主那里;事实上,主是良善本身,也是引入的真理,因而同样是“门”,因为信是从祂领受的。
“门”表示交流的手段,这话看似一种比喻性的说话方式,或一种比较;但在圣言中,它们不是比喻或比较;相反,它们是真实的对应。甚至那里所作的比较也涉及诸如相对应的那类事物的使用,因为实际的门在天上就出现在天使和灵人所在的地方,其打开或关闭取决于交流的状态。
8990.“他主人要用锥子穿他的耳朵”表示服从的一种代表性标志。“耳朵”是指服从;“用锥子穿”,也就是说在门或门框旁边“用锥子穿”,是指固定,在此是指永远承诺,因为它论及服从;这就是为何经上接着说“他就永远服事主人”,也就是永远服从他。由此明显可知,他主人用锥子穿他的耳朵,把它固定到门或门框上,是服从的代表。
这一切的含义从前面的阐述清楚看出来,在那里已说明:那些仅充满真理,未充满相应的良善,也就是充满信,未充满仁的人不是自由的,而是奴仆。那些出于良善或仁爱行事的人是自由的;他们出于自己行事;因为出于良善或仁爱行事就是从心里,也就是出于意愿,因而出于一个人自己的东西行事;事实上,凡存在于一个人意愿中的东西就是他自己的或说属于这个人,凡出于意愿所行的,可以说是从心里发出来的。但那些仅充满信之真理,未充满仁之良善的人相对来说是奴仆。他们不是出于自己行事,因为他们没有行为所源自的良善在自己里面;相反,良善在他们外面,每当想起良善时,他们才出于它行事。那些具有这种品性,甚至直到生命结束时仍是这样的人,死后便永远保持在这种状态中。他们不可能被带入一种出于仁爱的情感,因而出于良善行事的状态;他们只能出于服从行事。在大人,也就是天堂里面,这些人构成那些服务于内层的事物或部位,如膜和皮肤。
由此可见,唯信,也就是那些按照教义把信放在第一位,把仁之良善放在第二位,甚至放在最后一位的人是何情形。那些在实际生活中按这个顺序摆放它们的人就是代表意义上的“希伯来奴仆”;而那些在实际生活中把仁放在第一位的人就是代表意义上的“以色列人”。由此也可以推断,那些认为救赎的一切在于信之真理,根本不在于仁之良善,也就是说,根本不在于实际生活的人是何情形。可以断定,他们不能进入天堂;因为在天堂掌权的,是良善,而不是没有良善的真理;若不与那些充满良善的人同在,真理就不是真理,信也不是信。
他的主人用锥子穿耳是服从的代表,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把耳朵固定在门上就是把注意力转向他在房间里的主人所吩咐的事上,也就是随时听他说话,因而服从他的指示。此处在灵义上所表示的是良善意愿并吩咐的事,因为奴仆的主人代表属灵良善。由于“耳朵”表示服从的倾听,所以凭来自灵界的一个源头,就有“拧耳朵”、“倾听”和“听从”某人的说法流入人类的语言:“拧耳朵”表示叫一个人注意并记住;“倾听”和“听从”某人表示服从他。因为许多说法的内在含义都是凭对应关系从灵界流入的;如当谈论信仰问题时,人们会说“属灵之光”,以及被这光光照;当谈论爱的问题时,则说属灵之火,并因这火而有生命。
穿耳朵之所以要用锥子,是因为“锥子”与“橛子”或“钉子”所表相同,即都表示固定并连接,在灵义上表示承诺某事。但锥子是仆人所用的工具,因此它用来代表奴仆那一方永远服从的承诺。
8991.“他就永远服事主人”表示直到永恒。“服事”是指服从,因为奴仆就是那些服从的人,而主人则是那些发命令的人;“奴仆”所代表的,是那些出于服从,而非出于仁爱的情感行善的人。“永远”是指直到永恒。就字义而言,“永远”在此表示服事他的主人,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但就内义而言,它表示直到永恒,因为它论及死后的状态。之所以说“直到永恒”,是因为那些出于信的服从,而非出于仁爱情感行善的人,就是“奴仆”所代表的人在来世永远不可能被带入一种良善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可能出于良善行事;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死后都保持不变。一个人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就仍是什么样;正如俗话所说:“树倒在哪里,就躺在哪里”。倒不是说他在死亡的那一刻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是说,他整个一生是什么样,他死时就是什么样。因此,那些在世期间已经习惯只出于服从,而不出于仁爱行善的人永远都是这样。诚然,他们在服从方面会得以完美;但他们达不到仁爱的任何层级。